返回

关于“口”的管理故事

关于“口”的管理故事

2010/9/25
 
  “口”字,简言之,乃思想之门。当门打开时,犹如打开潘多拉的宝盒,是希望,还是灾难?故事中的那个农民为何落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下场,是穷凶极恶的大快人心,还是蒙冤受屈的悲悯苍生,这则故事有告诉了我们什么?仔细品味,你便知晓。
 
 
  文革期间,某县一次村民民主选举大队支书会上,一农民在台下小声嘀咕了这样一句:“我乃一介草民,只要让我填饱肚子,谁当官,我就做谁的民。”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当下就有人献殷勤,上报公社书记。
  话说公社书记文化程度不高,正冥思苦想抓阶级斗争反面教材,现成的案例就出来了。
  得到此消息顿时喜出望外,立刻下令把此人绑了,押到主席台,进行全力以赴地批斗,脖子上还挂了一个大招牌—— “现行反革命”。具体缘由:说他是墙头上的草随风倒,立场不坚定,是隐藏在人民内部最凶狠的敌人。
  大会批,小会斗,没有一天安生,求生不得,求死不能,葬送了自己的青春,也耽误了儿女的前程,言多必失让他饮恨终生。
  言多必失,祸从口出,生活中如此,管理亦如此。管人难,管自己更难,作为管理人员,是否需要注意自己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言辞?
   
  在实际工作中,存在诸多忌语,也往往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忌语的放纵,将会导致不堪的结局。下面,就让我们看一看,哪些忌语最常见,最值得我们注意。
 
忌语一:“大家给我一个面子”
  这是员工关系问题。
  在工作会议中,这是许多管理者为争取大家的拥护时常说的一句话。实际上,正常的工作安排是日常管理的必要组成部分,并非大家“给面子”的问题。如果将任务分配硬性与“面子问题”挂钩,则势必将原本“公对公”的工作安排演变成“私对私”的个人关系,大家关系好,给你这个面子,一切万事大吉;一旦不给这个面子,你在想把问题重新放回桌面,将会比原来付出更多的代价。
  据了解,很多管理者都在有意无意地维系自身与下属之间的“私人关系”,殊不知在日常生活中,这些私人关系的“维系成本”相当高昂,并且效果十分脆弱,一个优秀的团队是利益的有机结合体,准确地抓牢大家的利益纽带,可以焕发出所向无敌的团队精神,幻想通过私人关系维系这个团队,其结果只会让管理人员心力交瘁。
 
 
 
 
 
忌语二:“不好我把你们都开掉”
  这是忧患意识问题。
  管理者的这番话往往是针对新加盟公司的新人说的,其本意是为了增强大家的忧患意识,但效果却不见得好。从管理学的角度上看,该管理者的话语属于典型的“破坏性批评”,虽然其本意可能是善意的警告,却并不是明智的做法,由于感到无助,下属心里的忧患意识往往会影响业绩。一个真正优秀的管理者,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帮助下属充分研究工作与市场,制定合理的目标和妥善的完成步骤,让下属明白完成此项任务的难度和可行性,树立起为实现目标而冲刺的信心。
 
忌语三:“等几分钟”
  这是管理威信问题。
  为了让大家等待少数迟到者,管理者在会议中都要讲到这句话,其召开内部会议,常常到时间不开会,多数人等少数人,会议进行中,少数人无视会议纪律,擅自外出。一个管理者能否树立管理威信,从其在召开内部会议时的守时性上能窥视一斑,对少数员工违犯纪律行为的宽容,最终将使管理者威信扫地,难以服众。
 
忌语四:“几个人没有一个好东西”
  这是人才优势调动问题。
  当发现团队业绩下滑时,越来越分崩离析时,某管理者怨天尤人,发出以上感慨。
  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一个优秀的管理者要善于发现手下员工的优点,先做到扬长避短,进而做到取长补短,最终做到人尽其才。当管理者发现手下员工工作没有多大激情的时候,首先影响到的是自己应该怎么做,如何去发现大家的优点,把大家调配好,调动起来。
 
忌语五:“好了旺季结束后提拔你”
  这是激励的问题。
  此为众多管理者激励下属的话。在销售压力越来越大的今天,销售经理一到旺季就心急如火,因为整个销售年度关键就看旺季的业绩,要想给公司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管理者必然号召大家共同奋斗,同时也难免对特别员工进行特别鼓励,而伴随这种激励的往往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物质化的东西,实际上这恰恰走到了激励方式的另一个极端。
  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管理者在对下属许诺时,容易犯“虚开空头支票”的毛病,当大家共同熬过销售旺季之后,管理者大多忘了“大家苦干一百天,旺季过后我们出去旅游”的许诺,更有甚者,一些管理者在领取了佣金和奖金之后,仅仅拿出一小部分发给大家,自己留了大头。事实证明,激励不兑现和奖励分配不公极易招致下属的集体造反,到那时,销售经理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忌语六:“某某比较搞鬼,你们不要与他接近”
  这是某管理者在一些私下场合,面对几个比较亲密下属时的“心腹话”,他所指的某某往往是与他不合的人。
  我们知道,一个公司对外的爆发力关键就在于团队的合力,当公司沉迷于内耗时,其合力是最小的,一个公司的衰落也必然是从内耗开始的,而且,一旦到了积重难返的境地,想再重整旗鼓就十分困难了。
 
编者寄语
  古人云:三思而后行。所言所行应权衡利弊,切不可草率行事。也许你认为,前怕狼后怕虎,难成大业。我要说,谨慎,不等于畏首畏尾,不等于胆怯退缩,它只是把言行建立在认真调查研究周密思考的基础上,辛苦经营一百天的荣誉会因错误的一分钟大打折扣,多思多想会为你省去许多麻烦,相反,你所面对的不只是曲折,还有失败的命运。“口”字不应该只有门,还应装上一把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