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帘折褶自动缝制机输入式自动调整
(自动计算褶的数量与尺寸,打褶自动化)
“万事开头难,你别看这一个小小的合并环节,牵动的是各方利益,其中需要做很多的协调及岗位职责强化的工作。”夏总意味深长道。
无论多么顽固的桎梏,只要撕开了一道口子,接下来就容易多了。果然,此后成品厂的工艺升级改造势如破竹,硬是把原来一些不科学的,不合理的方式方法一点一点消解掉,合理化了工序流程。同时,成品厂建立了监督问责机制,强化岗位职责,譬如,如果第4道工序没有一次到位,半成品流到第5道工序的时候,第5道工序的工人可以问责第4道工序的工人,并要求其返工。
电脑伺服系统LED窗帘检验设备
(自动升降,用于产品检测)
与此同时,廖厂亦从细节处优化各道工序,为工艺的升级锦上添花。
“我的确优化了一些细节,基本上都是以人为本,方便工人们工作,提高整体效率的一些小创意。”廖厂略显腼腆笑道。
小编了解到,自从廖厂来了成品厂后,前前后后统共优化了50多个工艺和工序细节,大大提高了工人们的效率。譬如电脑五同步带式包边机的朴架,以往朴是放在地上的,人工拉朴到针车,每缝一尺就要拉一尺,非常费时。廖厂发现这个问题后,反复思考如何解决这个不科学的细节,后来发明了“朴架”,并运用日本工艺做法,减少了一道工序,不仅受到工人们热烈欢迎,还大大地方便了工作,增进工作效率。
对于掣肘运输效率的问题,成品厂也完成了较大的改善。过去运输产品时,往往需要“壮汉”搬运,非常费时费力。廖厂看见后,立刻又动起脑筋,思考如何才能让运输变得轻便简单起来。经过走访借鉴,因此就有了后来的“小拖车”,无论男、女工人,均可轻松完成运输,便利,省时省力。
小创意烫朴架,以往朴跟布分开烫,导致布边容易歪了,或者紧了,效率亦不够高。现在只需把卷朴放到架子上,就可以实现“烫朴+实样”一次成型。不仅提高了效率,保证了质量,还增进了产品的美观度。
朴架工作动图(仅示例,非标准操作)
完善效果跟踪卡。以往跟踪卡编写得比较笼统,每道工艺没有落实到个人,经常发生单子流到哪一道工艺也不知道,要耗费人力找单子;加之工艺流程逐渐标准化,旧跟踪卡已成为加工生产发展的绊脚石。后来,廖厂与IE负责人商量,按照工序标准重新制定了一张新的效果跟踪卡,大大地便利了跟踪加工进度,并实现把每道工艺责任落实到个人,整体效率与质量增进不少。
升级生产排产。“生产排产”是单子落实到生产前的最后一道工序。因窗帘工艺复杂性,以往生产排产是一个令人非常头痛的环节,每天要面对数沓几公分高的文件,并根据每份单子的工艺特性排量。因为如果“量”不合理,就会发生某个岗位的“量”超出了正常的“量”,导致流水线流不下去或者不顺畅;而窗帘有基本款、双层款之分,工艺亦有拼驳、打圈等等类别,综上种种,如何合理优化生产排产,一直是成品厂的瓶颈问题之一,直接影响生产的顺畅度与效率。
后来,廖厂找到了一套“款式代码”,让每款窗帘与工艺类别都有自身独特的标准代码,譬如“1”代表基本款,“2”代表双层款,“B”表“驳”,“P”代表“拼”,“-1”代表“打圈”,那么“2P-1”代表“双层款,拼接,打圈”。这套标准代码执行后,一、“语言“统一,思想观念统一,行动统一,降低了沟通成本,出错率大大降低;二、品类合理化,实现定量排产,能根据工艺特性与难易程度,合理安排每个岗位的“量”,确保岗位效益最大化,彻底解决生产排产的桎梏问题,大大提升生产效率。
算料智能化。因个性化定制窗帘的定位,加之其对人的专业性、细心度要求较高,“算料”一直以来都是令人恨不得又挠不着的环节。以往到了这个环节的时候,我们都是依靠计算器,一笔一笔来算,只要改动其中一个地方的尺寸,就要重新计算,非常繁琐耗时。得益于窗帘成品的计价方式的优化,廖厂与IE负责人利用公司ERP系统运作原理,有效解决了算料中出现的“算错”、“算漏”等问题,达到“易算料”的目的。现在我们只要输入帘头、窗身等的具体尺寸,每项价格与总价自动输出,非常方便快捷。
“我们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一定要把升级优化进行到底。因此,当工序流程优化好后,第二个思路就是走流水线。”夏总坚定地说道。
众所周知,摩力克走的是个性化定制的营销模式,加工生产基本没法完全走“流水线”,扭转改观的想法在以往更是天方夜谭。夏总虽深谙此事,但工艺升级之路不能因此停滞不前。后来经过与廖厂、IE负责人反复分析,归纳与论证,历经数月的探寻打磨,终于找到了各道工艺之间的“规律”。
“不是所有的单子都会走完几十道工序的,中间亦有一些往复折返,那怎么走流水呢?我们根据它(工序流程)的运行规律,分拆成A、B两组”夏总难掩激动道。
究其精进的方法,原来夏总把几十道工序分拆成A组与B组,A组走流水线,B组是机动组。譬如工序原本有1/2/3/4/5/6......等,其中比较重点的是5/6/7/8这四道工艺,那么就把这四道工艺挑出来,成立B组(如下图)。B组的定义就是全能型的,专补A组短板,专治各种加工“顽疾”。这一套新流程解决了很多复杂的产品流程,整体而言是相对较为顺畅的。
经过夏总、廖厂与IE负责人等多方努力,窗身终于实现“流水线”加工,彻底解决以往成品加工的一些瓶颈问题,不仅产能大幅度提高,残次品率亦大大降低。
谈到未来规划,夏总表示,不久的将来,窗帘的帘头也走流水线。我们亦相信,在不久后,成品厂一定能逐渐深化生产全流程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目标,接轨国际先进纺织技术,助力摩力克跨出国门,走向世界。
敬请期待下一篇:2017走进摩力克系列报道之四《人才建设机制升级篇》
本篇作品的版权皆为作品作者所有。
本篇文字和内容为本站编辑或翻译,部分内容属本站原创,所以转载前务必通知本站并以超链接形式注明内容来自本站,否则以免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本站内容欢迎分享,但拒绝有商业目的的转载!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