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 家纺经销商学堂 > 经营企业如同做菜(上)

经营企业如同做菜(上)

在中国历史上,一共有三大厨神——他们是伊尹、彭祖、易牙。三人中除彭祖是个隐者外,伊尹和易牙都很有政治抱负。伊尹生活在夏朝末年,本是有莘氏家的奴隶,地位卑下。伊尹是个聪明的厨子,是厨房里的哲学家,他很快就发现做饭的道理和治国的道理息息相通。吃的东西没有好坏之别,再好的食材用过度了,也烹不出好吃的东西。所以,大臣辅佐君王和厨子调和五味是一样的道理,都要分清主次,佐料不可夺了菜的滋味,臣子也不可夺了君王的风头。同样,我们与人交往也得分清主次和长幼。
  
  在聪明人身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总觉得自己见识广博,在很多时候总是表现出高人一等的姿态。事实上,骄傲的真正原因并非是因为饱学,而是因为对自己缺乏足够的了解,总以为自己是天下第一,正是这一难以克服的缺点,使得大多数聪明人难以获得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甚至还可能导致人生的惨败。
  
  如果天下是一桌盛宴,而君主是一位体恤人心的大厨,那么,高祖刘邦就算得上是一个卓越的厨师长了。刘邦这位“厨师长”有三个非常显著的优点。首先,他知道自己的斤两,能重用比自己强的人,自己也能忍让,而且在下属面前也敢于承认自己的不行,不怕丢人。因为他是底层无赖出身,打得过就是打,打不过就闪,从来不讲什么面子和荣誉。他虽然身居一支人马的领导者的领导地位,但刘邦却根本没有把自己放在一个高高在上,不可侵犯的“神坛”之上。
  
  一、刘邦是出色的大厨
  
  刘邦称帝后,有一次与韩信谈论诸将能将兵多少。刘邦兴起,问:“你看我能领多少兵呢?”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那你能带多少兵?”韩信说:“我是多多益善,越多越好。”刘邦笑了:“你既然多多益善,那为什么却为我所用呢?”韩信回答说:“陛下虽然不善于将兵,却善将将,所以我才为陛下所用。而且陛下的地位,是老天爷授予的,不是人力所能为的。”刘邦听了大喜,他更加知道自己的角色了。
  
  正因为刘邦有自知之明,所以他很愿意将事务交给专家们去做——他让萧何巩固后方(总后勤部长),他让张良制定战略(总参谋长),他让韩信领军打仗(前敌总指挥)。刘邦本人只负责总揽全局,从不对专家负责的事务加以干涉。
  
  为了获得人才,他大胆启用自己敌人的部下陈平,并且还让陈平携带4万斤黄金去离间项羽的部下,而且给了这些黄金之后就不闻不问了。陈平是个什么呢人?盗嫂、受金!很多人说他是个贪污受贿之徒,这批黄金他说不准要贪污多少呢!但刘邦不管这些,只问结果不问过程。结果项羽最重要的谋士范增就被陈平的离间计活活气死了。又比如张良,他也是刘邦过去敌人的谋士,由于刘邦的信任,张良屡屡出谋划策。可以说,没有张良,就没有刘邦的一切。而刘邦也从来没有怀疑过张良。
  
  但是,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和政治家,有自知之明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有知人之明才行。自知之明仅仅能保住自己不出错,知人之明是把手下人才都摆放到最合适的位置上,从而组建出最佳的组合,挖掘团队最大能量。刘邦权力盛宴中的核心人物是萧何、张良、韩信,这三人被后世称为“楚汉三杰”。如何驾御和领导这三个人,是摆在刘邦面前的最大课题。一般来说,一个系统中最稳定的架构是一个的三角型结构。
  
  萧何、张良、韩信三个人就是一稳定的三角:他们是平行的级别,只对最高首长刘邦负责。他们是互相依赖的,工作上有明确的分工,这种分工也形成了互相之间的制约。他们都是专业型人才,性格也不同,三个人不可能联合起来对付刘邦——他们谁也领导不了谁,不可能产生新的领袖。而且,如果圈子中除了领袖,还有一位全面型的二把手作为次级核心的话,那领袖晚上肯定睡不着觉;如果有两个次级核心的话,这两个人很容易联合起来共同谋逆——最高首长很容易成为他们共同的敌人,而三个人联合的难度要大得多;再者,如果没有得力的次级核心和干部,也不行,事情干不成了。作为最高领导,随时要掌握全局,不可能让其中的一股势力发展壮大到威胁其他两人的地步,更不要说威胁自己了。刘邦与“楚汉三杰”的搭配,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千古经典的政治组合。

  三人之间比较超脱的是张良。张良是韩国官宦子弟,其先祖“五世相韩”。韩国被秦灭亡后,张良散尽家财,立志为韩报仇。秦始皇东游时,张良与他找来的大力士刺客狙击秦始皇于博浪沙,误中副车。秦始皇大怒,大索天下缉拿张良。后来天下义军四起,张良也拉了一支小股部队,遇见刘邦后就跟随了刘邦。在随后的征战中,在几乎所有的重大战略问题上,刘邦都听从了张良的意见。“夫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张良虽然骨子里很有侠气,但长得却很文弱,男生女相——按中国古代相书上的说法是贵人之相。天下平定后甚至闭门不出,修炼黄老之术,刘邦对他最放心。
  
  相比较之下,萧何就要忍辱负重了。萧何是刘邦的同乡,在楚汉相争之时,刘邦离开汉中来到关东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战争,萧何留在汉中,替刘邦镇守根本之地,并负责供给粮草兵丁。萧何很善于治国,不久就“汉中大定”,百姓皆乐于为萧何奔走,萧何对刘邦的粮草供应也很充足。但如此下去,刘邦深恐人心归萧,于己不利,他就托人捎信,探问萧何,称赞他把汉中治理得很好。萧何是何等聪明之人,立刻就知道了刘邦对自己起了猜忌之心。萧何立刻就将自己的子弟亲属凡是能参军的都送到了刘邦的军前,说是要为汉王平定天下而效力。刘邦一见十分放心,因为汉中既无萧何的族党,也就不会生二心了。这就是跨国公司为何禁止任用亲属,禁止开夫妻店的原因所在。
  
  三人中间,下场最不好的是韩信。《资治通鉴》上曾经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韩信平定齐国之后,派使者到刘邦那里说:“齐国人狡诈多变,容易反叛,而且又临近项羽的楚国,请任命我为齐国的假王来管理他们!”刘邦看了书信之后说:“男子汉大丈夫,要当就当真王,当什么假王啊!”马上就让张良带着印信封韩信为齐王了。为了不让韩信反叛,刘邦不得不忍,不得不接受韩信的要挟,最终他让皇后吕雉杀了韩信。
  
  在笼络人心和团结兄弟方面,刘邦也是一流专家。对于萧何、张良、陈平等这班人,他采用言听计从,放手使用,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但对于黥布、彭越等辈,刘邦是采用利诱的策略。黥布是盗贼出身,也是刘邦的敌人项羽麾下的大将,能征善战。项羽灭了秦王朝之后,封黥布为九江王,他嫌地盘小,不大满意,于是他投奔到刘邦这边。刘邦这家伙,无赖惯了,黥布拜见他的时候,他竟然高坐床上一边洗脚一边接见黥布。黥布退出来之后,又气又悔,差点羞愧得自杀。然而等到黥布回到自己的住处一看,却又大喜过望。原来刘邦这人很慷慨,对部下的赏赐从不吝惜。黥布住处的宫室、饮食、从官,其待遇竟然和刘邦本人一模一样。黥布这才觉得跟着刘邦混有前途,愿意效忠于他。
  
  不仅对黥布如此,刘邦对手下的其他人也同样慷慨,甚至超过对方的期望——封疆裂土,毫不吝啬。反正天下不是他刘家的,给出去的也都是抢来的,所以不用心疼。因此刘邦的部下对他都很忠心,愿意为他效死力。这就是韩信所说的“逐利之徒以夺天下”,韩信说,刘邦的部下都是些争名逐利的小人,没有几个君子。但对于刘邦来说,君子也好,小人也好,只要能为他所用,就都是好的。因为这个世界上的绝大部分人,都只是普通人,都是为了利益而来的。他们没有什么青史留名的雄心壮志,也懒得理会自己的主子究竟是什么人,考虑的仅仅是自己的实在利益。比如,荷包里多了多少钱,手里有了多少权。他们的境界不高,但人数众多,力量强大。得到这批人的帮助,才是最最主要的。
  
  韩信在分析刘邦与项羽之间的差别时就说过:项羽英猛威武,骁勇善战,一旦发起怒来,数千人都挡他不住,而且他为人仁慈,谦恭下士,别人生病的时候,项羽“涕泣分食”,很得人心。在这一点上,刘邦是无论如何都比不上项羽的。然而项羽却非常吝啬,有功当封爵的人,项羽能把官印玩弄得残缺了,也舍不得赐给人家。而刘邦则不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谁打下来就是谁的,自然人人争先。彭城之战后,刘邦说:我拿函谷关东面的地区来封赏,谁能够和我共建功业?可见其慷慨大方!俗话说得好,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结果刘邦一悬赏,黥布就立刻来归降,彭越紧跟其后。这两个人再加上一个韩信,逼得项羽打了东面又打西面,顾得上前方顾不上后方,虽然他盖世英豪所向无敌,但毕竟双拳难敌四手,最终被拖得筋疲力尽一败涂地。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结果,就是因为刘邦舍得封疆裂土,得到了韩信等人的帮助,而项羽吝啬不肯放权,结果手底下无人可用,不得不独自作战的缘故。
  
  刘邦临死前,皇后吕雉问他:“您驾崩后,萧相国如果也去世了,谁可以取代他?”刘邦回答说:“曹参可以当相国。”吕雉又问:“要是曹参也去世了呢?”刘邦说:“可以用王陵。只是需要陈平辅佐他。陈平才智是够了,却缺乏独当一面的能力。周勃重厚少文,但将来安定刘家天下的必然是他,可以任命他为太尉掌管兵权。”结果后来发生的事情正如他所料。萧何死后曹参为相国,萧规曹随,与民生息,天下传为美谈。紧接着诸吕擅权,危及刘家天下,正是依靠陈平、周勃等人的力量才得以挽救。刘邦出身底层,自己没有大本事,那么我就用有本事的人。于是刘邦搭起了台子,让大家唱戏。而且,刘邦抓大放小,大家尽情表演好了,具体的事物刘邦并不过问,在打天下的时候,也基本上做到了用人不疑,这样做刘邦的政治班底就很稳定了。在刘邦周围,有一个优秀人才组合成的圈子和班子,而项羽则完全是个人英雄主义,部下的才能基本上被他个人的光环所掩盖了。所以说,政治家不可能搞个人英雄主义,他必须以自己为核心,画出一个美妙而稳固的圈子来,建立起一个庞大的势力集团。然后,驱使着这个集团军抗衡、蚕食、消灭各种异己力量,最终的大一统,就是一个巨大的圈子。可见,刘邦还真的一个是知人善任的厨师长。

经营 , 中国历史 , 天下第一 , 聪明人 , 厨师长 , 哲学家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