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江苏省质监局公布了抽检结果:通过多渠道采样检测的蚕丝被,平均合格率不到六成,其中网购蚕丝被的合格率不到三成。而低价蚕丝被问题较多,有的还被检出了可致癌的荧光增白剂。
“本次监督抽查蚕丝被89批次,合格51批次,合格率为57.3%。”江苏省羽绒制品监督检验中心郭主任介绍说,其中,生产企业抽查59批次,合格率为61.0%,市售产品监测10批次,合格率为90.0%,电视购物产品监测5批次,合格2批次,合格率为40.0%,网购产品监测15批次,合格4批次,合格率为26.7%。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全国共查处电商产品质量违法案件400余件,京东、天猫、1号店等网店销售“假蚕丝被”等五个典型案例被曝光。
据悉,江苏杰翔羽绒有限公司通过“天猫商城”和“京东商城”等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以假充真蚕丝被;苏州顺驰纺织有限公司通过“1号店”电子商务平台销售不合格蚕丝被。据悉,这五个典型案例中的生产厂家均已被当地质监局立案查处。
网购蚕丝被合格率最低
国家丝绸及服装产品质检中心检验室主任郭建锋介绍,抽查的样品,来自生产企业、市场销售产品、网购产品、电视购物四种途径,涵盖了江苏主要生产企业以及在售蚕丝被的主流品牌,价格在99元-2100元不等。
郭建锋:本次监督抽查蚕丝被89批次,市场上销售的合格率较高,而网购的合格率最低。
质检部门分别在天猫、京东、“1号店”抽查了5种产品,具体来看,天猫的合格率为60%,京东的合格率为20%,而“1号店”没有一种合格的,平均合格率只有26.7%。
目前蚕丝被市场竞争激烈,品牌数量众多,由于秋冬季节是销售旺季,不少商家都在进行蚕丝被促销活动,多数都宣传为100%桑蚕丝,价格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不等。同样在网络上,在淘宝输入“蚕丝被”后出现数千条商家信息,商家大都在网站首页上写明“纯天然”、“纯手工”等字样,价格同样千差万别,部分“蚕丝被”售价低于100元,但是相对的差评率也较高。市消协工作人员表示,每到秋冬季节是丝棉制品的投诉高峰期,近几年来蚕丝被的相关投诉也越来越多。
没有蚕丝的蚕丝被
此次监督抽查主要不合格项目有:pH值、纤维成分含量、填充物质量偏差率、填充物含油率、填充物品质、使用说明等。抽查显示,一些厂家偷工减料、鱼目混珠的现象比较严重。
郭建锋:网购标称生产单位为南通艾慕贸易有限公司的亲肤绒蚕丝夏被,标注纤维成分含量含蚕丝20%,实测蚕丝含量为零,单价129元。网购标称生产单位为南通悦购纺织品有限公司的蚕丝被,宣称胎套面料为全棉,而实测值为聚酯纤维51.6%、粘胶纤维48.4%,没有棉的成分。
什么样的被子才叫蚕丝被
根据国标规定,以蚕丝为主要填充物的被类才可称为蚕丝被,分为纯蚕丝被和混合蚕丝被两类:蚕丝含量为100%的称为纯蚕丝被,蚕丝含量达到50%及以上的为混合蚕丝被。也就是说,除以上两种情况外的“蚕丝被”是假货。
三类蚕丝被造假手法
蚕丝被有哪些造假手法?由于蚕丝被市场价格较高,造假利润空间较大,这两年造假手法层出不穷,但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混淆柞蚕和桑蚕的区别,柞蚕丝相较桑蚕丝短,且柔软程度较差,故市场价格低于桑蚕丝。“关键问题是有的也不是纯柞蚕丝,由于柞蚕丝颜色较深,为了美观好看有些人会用化学添加剂洗白,对人体是有伤害的。 ”
第二种是用人造纤维冒充长丝,这种造假产品较为廉价。
第三种造假方式则使用回收的桑蚕丝衣料、丝巾等再加工制成,“这种已经把原先的纤维破坏掉了,其实严格意义上就不是蚕丝被了。”
除了以上三种造假方式,蚕丝被常见问题还包括以秋丝冒充春丝等问题。 春天蚕吐丝的质量最好,拉伸度、光泽度都比秋丝好。消费者在购买蚕丝被时应分清秋丝春丝,秋丝被的价格低于春丝被。
简单几招鉴别真假蚕丝被
鉴别蚕丝被最简单的方法是火烧,真蚕丝成分是蛋白质,烧着了跟头发烧焦是一个味道;假货是化纤材料,一烧有股刺鼻的气味,烧焦物还会结成硬块。还可以从被子内胆的颜色、形态上辨别,桑蚕丝是本白色的,有点类似米色,纤维细软、绵长;柞蚕丝是灰色的,漂白后看着特别白,纤维很粗糙、比较短,容易变灰变脆;有些化纤材料看着很像蚕丝,但从特别白的颜色上,也能看出差别来。
面对蚕丝被市场的假货泛滥,消费者理当有一双慧眼,在购买蚕丝被时候分辨真假。以合理的价格购买真材实料的蚕丝被,不仅受惠于个人的家纺体验,也有助于蚕丝被市场的有序运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