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 家纺资讯 > 对话丨《天意》求索之旅:东方科幻的一次有益探索

对话丨《天意》求索之旅:东方科幻的一次有益探索

天意 

对话丨《天意》求索之旅:东方科幻的一次有益探索

下载腾讯新闻客户端, 女孩帮醉驾男朋友换血 图集

文 │ 夏天 东方科幻剧《天意》,上线19天,前台播放量4亿。总制片人丁恒、制片人沈京京与编剧苏蓬谈及《天意》的最终呈现效果时,都表示了认可,其上线后的市场表现目前也处于热度渐长的状态。 剧版《天意》改编自钱莉芳原著的中国软科幻扛鼎之作,糅合历史、神话和科幻等多种元素,描绘了秦末汉初时代遭遇的科幻时空,秦始皇、刘邦、韩信、张良、项羽等历史人物皆被巧妙地通过科幻的想象进行了重塑。

“对所涉历史人物及典故均有不同程度之虚构、假设与想象,谨此敬示”,在剧版《天意》每集片头,都有一句这样的观剧提醒,然而不少没有涉猎过原著的网友在观剧过程中,还是将目光纠结于历史的还原以及文化气质上。 “其实《天意》这个作品里面有很多深层次引发人思考的内涵,涉及情感和人生观,当你慢慢看下去,你就会发觉”。为了打造出一个带有历史感的东方科幻,塑造出东方的超级英雄韩信,《天意》制作方向骨朵表示,不管在影视化改编还是制作特效上,团队都做出了巨大努力。尽管有不完美之处,但不能忽略的是,剧版《天意》在东方科幻道路上做出了有益的突破和探索。 此次骨朵对话《天意》幕后工作人员,对整个项目进行了一次复盘。 不得不做出的舍弃和改编 在《三体》之前,《天意》是最畅销的中国科幻小说,众多科幻迷期待着其影视化作品的面世。特殊的历史科幻题材加上多重元素的杂糅,让《天意》成为不少制作方望而却步的“大IP”。将这样里程碑式的科幻小说影视化,编剧苏蓬与制片人沈京京都表示颇具压力。

首先,改编就是一大难题。与注重高科技产品呈现的西方科幻不同,小说《天意》不靠大量的科幻高科技去堆积未来感,更多的是将科幻与历史相融合,以塑造出全新的世界观。在融合与塑造的过程中,原著通过作者的第三视角,以旁白的文字形式描述其试图表达的世界观,而在这点上,文字与影视存在着巨大差异,剧版《天意》中的第三方视角该如何切入成为一大难题。 编剧苏蓬表示,在原著结局中,女主角季姜从古代到现代,这为影视化改编提供了一个突破口,“开篇女主角季姜(现代名:钱小芳)再从现代到古代,延续原著中时空轮回的理念,也为那个古老时代提供一个当代视角。当代视角切入后,她能从现代科技的角度出发,引导主人公韩信慢慢接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外星文明。”

经过打磨与改编后的古今视角碰撞,继承了原著的精髓,在情节上也进行了延展,颇获原作者钱莉芳的认可。然而遗憾的是,这份用意鲜少有观众察觉,“穿越”元素一出现,不少人自动将《天意》与几年前火爆的普通穿越剧做类比,忽略了隐藏在《天意》背后的深层次的科幻感以及科幻观。 制作与特效上的投入 在制作层面上,总制片人丁恒向骨朵透露,《天意》的投资占比十分健康,“演员只选对的,不选贵的”,整个项目演员费用仅占30%,其余成本均花费在制作与特效上。 在制作上,《天意》剧中涉及到不少动作戏和战争戏。“打戏不出量”,为了十几分钟的场面,拍摄10天半个月是常有的事,为了能打磨好最终的呈现效果,制作组也不惜拉长制作周期。

在特效上,制片人沈京京表示《天意》颇具诚意,“我们特效这块请了四家特效公司,包括天工异彩等,很多都是为大型电影做特效的公司,曾参与过《乘风破浪》《唐人街探案2》等电影”。沈京京透露,除此之外,制作团队还找到电影特效统筹团队协助其分配特效画面,天工异彩是国内顶级后期特效公司,剧中跟外星相关的物品和画面全权由天工异彩打造,而剧中出现的狼等生物,则由擅长生物角色的特效公司诺华来打造。 她表示,特效视觉的呈现也是一件见仁见智的事。“每一个人想的都不一样,就像每个人想象的九鼎都不一样,那你设计成什么样,这个我们真的可能做不到每个人都满意,但是我们也在努力。” 针对网上的特效讨论,总制片人丁恒坦言,“其实大家针对的不是特效水准,而是在于它应不应该出现这样一个特效,应不应该出现这样一个情节。”他表示,这是一种忠于原著的选择,没有涉猎过原著的观众容易因此产生疑惑,而剧版《天意》如果对原著改动太大,原著粉也会产生抗拒心理,“所以这真的是用户见仁见智的事情。” 因大众化考虑而出现的风格摇摆 “各位,撑过11集,就是新世界大门!”有忠实追剧观众在网络上发出以上感慨。《天意》前后部分观剧体验出现的反差,是编剧苏蓬觉察到的遗憾之处。 这是团队经过深思熟虑和反复打磨后的结果。《天意》在戏剧逻辑的前提下,针对大众化受众,寻找着历史与科幻之间雅俗趣味的平衡。有了雅熟共赏的想法后,这部剧开篇才融入了众多喜剧色彩,走向一种轻松的方式。

编剧苏蓬对此做出了具体的解释,《天意》主人公韩信有着从小人物进化为超级英雄的成长过程,前期视角更偏个人化,有人物情感上的纠葛,有古今理念上的碰撞,幽默与趣味由此自然生发。 “慢慢走到后面它开始严肃,开始热血,气氛开始稳重下来。这其实造成了一种风格上的摇摆”。编剧苏蓬表示,到了后期群雄汇聚,韩信开始逐鹿天下,科幻与历史融合背后的戏剧张力才开始爆发出来。不少不喜欢“咋咋呼呼”搞笑的观众可能会因为前面的情节,而错过了观看后面精彩剧情的机会。 毕竟,历史科幻剧不是沉重晦涩的学术论文,相比于科幻,接地气的幽默更能引起观众的共鸣。观众在轻松幽默的氛围中融入剧中情节,接受东方科幻的设定后,就能沉下心来感受《天意》试图表达的科幻世界观。 东方科幻路上的探索 从《三体》到《天意》,与西方科幻不同,中国科幻文学真正打动读者的从来不限于简单的科幻设定和匪夷所思的情节,更多的还是其强大而深刻的人文内核。 在剧中,外星物种沧海客与韩信有一段交谈,点出“天意”命题。自称“神使”的沧海客对韩信说:“现在的你,未必是将来的你,现在的决定,也未必是将来的决定……现在你会觉得,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将来你就会知道什么叫做天意难违。”在沧海客看来,地球的命运,始终都在它们的掌握之中,但韩信的回答直接而干脆:“我就是我,始终如一。”

这句话涵盖了整部《天意》对于历史观和未来观想要表达的哲学思辨。“天意”究竟是什么?是天赋人权、天命有归,还是人定胜天?《天意》由此生发出扣人心弦的命运纠葛和人性延展空间。 编剧苏蓬从《天意》人文内核出发,剖析了东西方在科幻理念上存在的不同,“东西方人对于未知(科幻)的表现不同,西方更偏理性,面对未知现象时,更多的是想破解这个谜题,掌握未知的原理运用于生活,而中国更注重未知对于内心的影响,对于精神世界的影响。” 除了东西方科幻理念上的差异以外,客观来说,东西方在科幻特效技术与工业上也存在着差距。观众们早已在影院接触到西方最顶级的特效技术,倘若中国科幻依旧一味仿照、复制西方科幻,极易陷入一场技术的挣扎,招来“五毛特效”的群嘲。基于这两点基础,东方科幻不得不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道路。 而如何走出一条行之有效的本土化之路,是摆在影视从业者面前的最大难题。《天意》之前,国内鲜有成功案例,而作为先行者,《天意》将东方科幻与超级英雄融合,集结各方心血和精力于一体,在东方科幻的探索道路上,无疑做出了十分有益的突破和尝试。 国内著名科幻评论家吴岩就曾表示:“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回过头关注自己的文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我觉得《天意》的创作就是一条路子,这对国产科幻剧的开发起到了启迪作用。” 在这个时代,勇于向未知的领域探索,在每一次的尝试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寻找解决办法,这本身就是难能可贵的事。第一个吃螃蟹的作品未必完美,我们是否可以尝试给国产科幻剧多一些理解与宽容,根据其之后的表现,再做判断呢?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