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国光,是黎川县湖坊乡靓湾村支部书记。这些天,我所居住的盘际自然村村民们常常放下锄头坐在一起,兴高采烈地谈论着国庆阅兵的盛况。村民们都从电视里目睹了这一盛况,特别兴奋。不过,这一切,如果放在10年前,那是不可能的事。
早些年,别说看电视,村民就是加工一担米,进趟县城,也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解放前,盘际村流传着这样一句顺口溜:三个月过年,三个月种田,六个月赌钱。那个时候,村民靠扎芒帚柳、挖蕨菜度日,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竹笋、番薯,走的是羊肠小道。
1986年,盘际村民告别“松油照明”的历史。通电的那一刻,村民们脸上笑开了花,我也激动得流下了眼泪。上世纪90年代初,村里修建宽敞的砂石公路。路拓宽了,山外的汽车可以开到村里,山里的竹笋、香菇、木材等农产品开始陆续运出大山,村民开始走种稻、栽竹、育菇致富之路。
如今,盘际村建起了电信塔,通了电话、手机、闭路电视,喝上了干净卫生的山泉水。由于信息灵了,村民也敢种敢养了。目前,全村养殖生猪100多头,2008年,村民年人均收入从早年的300元增加到3000多元。现在,家家户户都购置了摩托车,60%的农户建起了新房,一些村民还迁到县城或乡镇集市居住。手机、冰箱、洗衣机也不再是城里人的专利,许多盘际村人家“一户多机”,基本实现了山里山外零距离。更值得一提的是,在吃喝不愁的同时,盘际村人的观念也悄然发生着转变,考虑长远,干事创业的人多起来了。
口述:李国光 整理:熊云
本篇新闻热门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