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区城管局指挥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实时监控街面情况。通讯员 白骥 摄
2018云岩区“良知行·阳明文化接力”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东山小学的同学吟诵《启蒙之道》。通讯员 钟关勇 摄
云岩区志愿者在引导市民文明出行。(资料图片)
四月的贵阳,阳光中透着暖意。
刚刚过去的周末,扶风山麓,古韵悠远的阳明祠内,浓荫掩映。数百位各界人士相聚于此,以“文明共建·贵在知行”为主题,云岩区“良知行·阳明文化接力”系列活动再次启幕。火炬传递的那一刻,“文化传承、文明共建”的精神润人心田。
以服务民生需求为导向,扎实行动补齐基础短板,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以典型示范带动为思路,不断丰富城市精神文化内涵,增添城市文明发展“软动力”;以文化浸润为路径,厚植城市文化土壤,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衡量一个城市的文明水平,始于“颜值”,终于“气质”。以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大行动为抓手,云岩区不断凝聚起独特的城市“气质”。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环境更整洁了,公共设施更健全了,公共服务更便捷了,崇尚文明志愿服务的人越来越多了,城市更美了……真切的群众心声里,城市的文明底色愈加耀眼。
扎实行动 夯实城市文明“细胞”
“这段时间明显感觉中华路‘清爽’了很多,游摊少见了。”时隔两个月再回贵阳,在喷水池上班的张勇“点赞”说,“作为全国文明城市,‘招牌路’就该是这个样子”。
全国文明城市是“含金量”很高的城市品牌。如何更好地巩固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成果,成为全市上下共同面对的“考题”。
作为城市的“窗口”,保障中华路沿线市容市貌,打造城市文明风景线,自然成为主城区云岩关注的焦点。
“过去,中华路沿线分属六个不同的社区管辖,管理标准不一。加上管理地段交互、社区城管队员没有执法权等客观因素制约,中华路沿线市容市貌管理工作存在一定的问题。”云岩区城市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区两级主管部门指导下,经过反复研究和充分论证,云岩区城管大队于3月初正式组建中华路直属队,对中华路及周边区域实施专项治理。
“中华路直属队由41名工作人员组成,包含11名城管队员和30名聘用保安人员,主要负责严格管控中华路及周边区域占道经营、门面延伸以及各种商业活动,治理无手续装修、不雅广告、经营性噪音。”中华路直属队队长张伟介绍说,“管控区域包含省政府大门至大十字路口的中华路全段,兼管延安中路喷水池至紫林庵全段、瑞金北路紫林庵至北京路交叉口全段。”
工作中,中华路直属队以城市管理“七分服务两分管理一分执法”为工作准则,聘用保安主要负责路段相关服务类工作,涉及到管理和执法的内容均由城管工作人员负责。同时,直属队还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定人定岗专项巡查值守,将市容市貌整治工作细化分解,责任明确到人,确保工作全覆盖、无盲点、无死角。
在中华路沿线社区的工作人员看来,该直属队按照统一标准管理中华路沿线,不仅克服了基层社区人手少、缺乏执法权的尴尬局面,而且极大地增强了工作的系统性、协调性,城市形象也随之有了明显提升。
打造城市靓丽风景,扎实行动的城市管理工作是基础。事实上,以全国文明城市巩固提升大行动为抓手,除中华路组建直属队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开展外,云岩区还从增强城市管理大数据应用、市容秩序大整治、环境卫生大整治、垃圾分类试点、扬尘渣土管理、违法建筑管控、强化督查等多方面着力,打出系列城市管理“组合拳”,大力夯实城市文明细胞。
以推进垃圾分类、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减量化、无害化进程为例,垃圾分类示范点目前宣传入户工作正有序进行,注册会员已达400余户,垃圾分类设施已进入安装调试阶段。
示范带动 增添城市发展“软实力”
在贵阳慈善公益圈,从事慈善公益事业30多年的陈虹几乎无人不晓。古道热肠的她先后担任过70多个慈善公益组织的管理者或志愿者,先后组织参加各种慈善公益活动近千次。2015年至2017年,她连续三年荣获全国“四个一百”最美志愿者称号。
在贵阳环保公益志愿者中,提起刘国义老人,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20多年坚守,路边开荒,自种树苗,义务植树上万棵,只为坚守心中那片绿意。他是全省道德模范,也是连续两年的市级优秀志愿者。
无论是陈虹,还是刘国义,他们都有个共同的名字——志愿者。点滴善行付出的背后,他们带动着越来越多的热心人士。
“一座城市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不仅仅在于拥有多少高楼大厦,更重要的是城市鲜明的文明印记。”云岩区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云岩区注册志愿者已达172243人,志愿服务队伍180支,开展活动项目1678项,累计开展活动服务时长7050646小时。主要成员以社区志愿者为主,占所有注册志愿者人数的43.48%,此外还涵盖了青年志愿者、文明志愿者、文化志愿者、教育助残志愿者等。“通过培育奉献精神,他们共同凝聚起一道属于云岩的独特风景,不断为城市文明发展增添精神动力”。
示范带动形成的文明风景线不止于此。以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为着力点,云岩区还广泛开展学习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先进事迹活动。一方面,该区在学校、广场、社区、工厂、村寨等广泛设置道德讲堂,学习讨论道德模范优秀品质;另一方面,成立百姓宣讲团、民间自发除陋队、党员宣讲团等宣传队伍,深入居民院落传播文明理念,劝阻不文明行为,宣扬社会正能量,构筑道德高地,引导群众净化心灵、善言善行。
在未成年思想道德建设领域,该区以“祖国好·家乡美”中华经典诵读比赛、“乐童艺术”绘画大赛、“向国旗敬礼·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网上签名寄语等活动为载体,借助“小手牵大手”的形式,促进文明建设纵深推进。同时,广泛开展美德少年评选等活动,引导未成年人向美德少年学习,传递见贤思齐、崇德向善正能量。
一个典型一面旗,一个榜样一盏灯。作为省会城市中心城区,除连续五届荣获“全省文明城市”称号外,云岩区还荣获“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区”称号,5家单位荣获“全国文明单位”称号,1所学校荣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24家单位荣获“全省文明单位”称号,3所学校荣获“全省文明校园”称号。
以文化人 塑造城市“人文气质”
五百多年前,大山环抱之中的贵阳,王阳明宠辱不惊,在静默中大悟“致良知”,创“知行合一”。
岁月荏苒,时光流转。五百多年后的今天,坐拥“三足鼎筑”之一的阳明祠,伴随着云岩区2018“良知行·阳明文化接力”系列活动正式启幕,以文化的名义,王阳明的故事,再次点燃众人。
“文化源于人民,文化属于人民,文化为了人民。如何用好我们的文化资源,让文化与人相遇,让人与文化相知,是一个时代‘文化引航’的重要问题。”云岩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表示,一个城市文明的核心是市民素质的提升,文化的浸润对市民而言,正是一种作用于心灵的和风细雨、润物无声的强大力量。
2016年,以王阳明诞辰544周年为契机,云岩区全面开展“走进阳明祠良知行”系列活动,历时5个月,囊括问道篇、传习篇、知行篇、演绎篇四大篇章,践行阳明、知行印记、文化汇演、心学论坛、传承阳明五大版块,十余个精品主题活动将阳明文化与云岩地方文化、时尚文化有机融合起来,进一步挖掘阳明文化的时代价值。
2017年,阳明文化接力的火炬在云岩区再次燃起,全面开启“尚文”“尚德”“尚美”“尚和”四条“良知行”文化之旅,通过发布“六大征集令”征集优秀文艺作品、茶祭阳明、“毓秀云岩·筝鸣黔中”第三届贵州省古筝大赛、黔·视界2017非遗文化艺术周等活动载体,多层次、全方位提升群众参与度,以活动引导市民“崇礼尚德”,做“知行合一”的有德之人。
今年,以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原则,云岩区将教育、研讨、创作、演绎、文创、旅游等元素有机结合起来,从4月份开始,每月精心策划一个特色主题,逐月打造阳明文化活动盛宴,以独特的云岩“文化12月”不断满足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新需要。知行云岩、智慧云岩、花舞云岩、阅享云岩、贵中云岩、漫步云岩……12个特色主题,务实接地气的精品文化活动,深耕阳明文化,倾力文明共建。
“城市的发展建立在更好地满足人们生活、发展与交往的愿望之上,城市的建设与管理饱含着城市人的精神与理念。”区委宣传部主要负责人说,“良知行·阳明文化接力”作为云岩区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工程的品牌实践,已逐渐滋养塑造出独特的城市人文气质。如今的云岩,正以阳明文化为牵引,不断从阳明精神中获取源源不断的动力,用点滴付出凝聚起城市文明的不竭动力。(记者 黄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