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00A0\u00A0\u00A0\u00A0齐鲁网7月4日讯红瓦绿树,
\u00A0\u00A0\u00A0\u00A0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
\u00A0\u00A0\u00A0\u00A0青岛让世界为之倾倒。
\u00A0\u00A0\u00A0\u00A0举办上合峰会,
\u00A0\u00A0\u00A0\u00A0把青岛这座魅力十足的滨海城市,
\u00A0\u00A0\u00A0\u00A0推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
\u00A0\u00A0\u00A0\u00A0改变一座城市。
\u00A0\u00A0\u00A0\u00A0承接上合青岛峰会,
\u00A0\u00A0\u00A0\u00A0对青岛来说是荣耀、责任、机遇。
\u00A0\u00A0\u00A0\u00A0峰会之后的青岛,
\u00A0\u00A0\u00A0\u00A0将借这一重大历史契机,
\u00A0\u00A0\u00A0\u00A0驶上城市发展的快车道……
\u00A0\u00A0\u00A0\u00A0文化旅游推介、人文交往互动,是让世界了解青岛的绝佳“打开方式”。上合青岛峰会,向世界打开了了解青岛的又一扇窗,中国文化与旅游的成果,以最鲜活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随着峰会的召开,青岛成为时下的“网红”城市。
\u00A0\u00A0\u00A0\u00A0青岛峰会掀起了“孔子热”
\u00A0\u00A0\u00A0\u00A0本次峰会将传统文化展示、传播与旅游线路推广相结合,成为一个文旅融“合”的中国形象大展台,从峰会的接待、会议、宴请、晚会,到贵宾们的游览、美食、购物体验,再到会议的礼品、饰件无不融入和凝聚着青岛的地方元素和中国的文化元素,充分体现了“传统文化,时尚表达”“中国文化,世界表达”。
\u00A0\u00A0\u00A0\u00A0中外记者盛赞青岛峰会:礼仪之邦,背后的基因在山东
\u00A0\u00A0\u00A0\u00A0俄罗斯第一电视台记者ChaykaMarina|此次来青收获超出预期
\u00A0\u00A0\u00A0\u00A0在此次来青采访上合峰会的俄罗斯记者中,好多人都能说一口流利的中文。比如,《今日俄罗斯》国际通讯社北京分社社长卡斯巴申?安德烈,就是一个“中国通”,他虽然在俄罗斯上的大学,但专业却是中国历史,不仅中文说得流利,提及儒家文化、孔孟之道也都能谈自己的看法。俄罗斯第一电视台记者ChaykaMarina,则是在中国留学。2008年奥帆赛在青岛举办时,Marina到山东大学进行了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因此中文口语水平颇高,甚至还有点山东口音,比如她能准确用青岛话说出“哈啤酒,吃蛤蜊”。“当时,俄罗斯来山东留学的学生还不算太多。”Marina说,没想到10年之后的今天,俄罗斯在中国的留学生越来越多,此次来青,她在街头就遇到了多名俄罗斯在青留学生。
\u00A0\u00A0\u00A0\u00A0四川日报记者付真卿|礼仪之邦的基因在山东
\u00A0\u00A0\u00A0\u00A0“好客山东,魅力青岛,这次真是亲身体验了。”提及此次来上合组织青岛峰会采访的印象,四川日报时政部记者付真卿这样总结道。来青岛之前,他预料到此行会很顺利,但没想到会务保障如此贴心和周到,给他的采访带来了诸多便利。尤其是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新闻中心,让他感觉青岛作为东道主,真是用心到了极致,工作环境、交通保障、餐饮服务等,各种细节都在彰显“好客山东”的内涵。
\u00A0\u00A0\u00A0\u00A0“我对山东和青岛,有着天然的亲近感。”付真卿说,虽然他是土生土长的四川人,但祖籍却是平度。12年前,付真卿大四的时候,第一次踏上山东的土地,回祖籍地探亲,对青岛有了初步的印象。“山东是孔孟之乡,儒家文化的精髓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个人。”付真卿说,都说中国是礼仪之邦,他认为背后的基因是在山东,他为此感到骄傲和自豪。
\u00A0\u00A0\u00A0\u00A0青岛峰会掀起了“孔子热”
\u00A0\u00A0\u00A0\u00A03000名海内外记者给青岛免费“打广告”
\u00A0\u00A0\u00A0\u00A0“哈啤酒,洗海澡,吃蛤蜊。”也许这曾经是打开青岛的正确“姿势”。
\u00A0\u00A0\u00A0\u00A0但是今年夏天,因为青岛峰会,新一轮“孔子热”被网友刷爆朋友圈,掀起一股学习《论语》的热潮。
\u00A0\u00A0\u00A0\u00A0(点击图片进入H5)
\u00A0\u00A0\u00A0\u00A0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推出《论语十则 带着老外学礼仪》H5,贴心地准备了十则最常用的论语,并提供普通话、英语、俄语、青岛话四种版本跟读练习。
\u00A0\u00A0\u00A0\u00A0一时间,已经有一百多万网友跟读了普通话版或者青岛话版《论语》。
\u00A0\u00A0\u00A0\u00A0“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耳熟能详的名言,通过H5被多名外籍记者认真地学着,很多人都表示感兴趣,会慢慢学习孔子的这些名句,传播中国的传统文化。
\u00A0\u00A0\u00A0\u00A0“办好一次会,搞活一座城”,这是总书记提出的希望。
\u00A0\u00A0\u00A0\u00A0承办世界级峰会,可以说是照亮青岛走向国际舞台的追光灯。这场峰会对于青岛,乃至整个山东都是千载难逢的新发展机遇。
\u00A0\u00A0\u00A0\u00A0就6月9日至10日举行的上合组织青岛峰会来说,来自12个国家的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10个国际组织或机构负责人出席,注册外宾超过2000人,参与采访的中外记者超过3000人。
\u00A0\u00A0\u00A0\u00A0美国一位市长曾经这样评价,“如果在我这个城市开一个国际会议,就好比有一架飞机在我们头顶撒美元。”这句话已被无数会议人经久不衰地引用,并借此证明会议经济对城市经济重要性。
\u00A0\u00A0\u00A0 3000位中外媒体人来到青岛,把青岛搬上世界媒体的头条,在注意力经济日益重要的今天这是一个不可估量的广告效应。再加上各国政要的正面评价和宣传,这是花多少钱也买不来的。借着上合组织青岛峰会的东风,青岛走向全国、向世界展示了自己的形象。
\u00A0\u00A0\u00A0\u00A0青岛的天将更蓝
\u00A0\u00A0\u00A0\u00A0青岛努力放大“峰会效应” 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u00A0\u00A0\u00A0\u00A0绚丽璀璨的灯光秀在浮山湾畔惊艳上演,映照着一个更加美丽的市南。作为主场馆所在地,市南区与峰会联系最为密切,利用峰会契机提升城市环境的愿望也最为迫切。干净整洁的街道,生机盎然的花草,绚烂缤纷的灯光……峰会结束之后的端午节假期,青岛以崭新的形象迎来游客潮,获得众多赞誉。
\u00A0\u00A0\u00A0\u00A0峰会之后,如何保持城市环境品质,如何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呢?市城市管理局总工程师、城市园林局局长张洪国说:“市城市管理局将乘着上合峰会的东风,以推进城市管理走在全国前列为总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落脚点,继续以‘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品质建设美丽青岛三年行动’为主线,全力以赴做好城市管理各项工作,助力建设美丽青岛,以峰会标准不断巩固提高城市环境品质。”
\u00A0\u00A0\u00A0\u00A0保持峰会标准 让峰会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
\u00A0\u00A0\u00A0\u00A0让峰会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众,还绿于民、还景于民、还路于民、还岸于民,广受赞誉的峰会标准,是城市环境品质的标尺。“城市形象得到提升,视觉空间更加开阔。要巩固提高前期工作成果,需要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继续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青岛市户外广告与亮化管理办公室主任郭晓峰介绍。城市管理部门将以峰会标准继续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坚持一个店铺一个立面只能有一个招牌的“一店一招”标准,不允许出现超大、超宽的招牌,同时突出街区特点、店铺特色。
\u00A0\u00A0\u00A0\u00A0另外,为保障峰会,青岛市环保部门积极行动,在空气质量监测和预报预警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为下一步我市大气污染防控和臭氧区域联防联控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
\u00A0\u00A0\u00A0\u00A0青岛旅游“借势登高”
\u00A0\u00A0\u00A0\u00A0“峰会效应”持续放大 青岛旅游市场实现井喷式增长
\u00A0\u00A0\u00A0\u00A0上合峰会,让青岛的美成为了世界“印象”,也为青岛吹来了全面提升旅游国际化的“东风”。国际化的青岛,是创业、创新的青岛,也是宜居、宜游的青岛。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如何以峰会为契机,推进旅游与城市深度融合,突出“文化彰显”和“舒适度提升”,将青岛打造成“可深切感受的国家沿海重要的中心城市” “可诗意畅游的滨海度假旅游城市” “可完美体验的国际性港口城市” “可深情触摸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业内人士认为,“青岛旅游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最佳机遇”。
\u00A0\u00A0\u00A0\u00A0上合峰会后的首个小长假,市民游客出游热情难挡,在“峰会效应”强力拉动下,全市旅游市场实现井喷式增长,三天共接待游客409.44万人次,同比增长35.8%;实现旅游消费总额92.63亿元,同比增长22.71%。驴妈妈旅游网大数据显示,在十大最热门周边游目的地中,青岛名列第七。
\u00A0\u00A0\u00A0\u00A0“‘峰会效应’对于旅游业的影响可谓立竿见影,它说明,作为一个完美的峰会,青岛市民的用心付出有了回报。浮山湾夜景、滨海美景、海洋文化、城市气韵,通过峰会的镜头,得以传递到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让更多的游客关注到了青岛,增添了青岛美誉度和国际知名度。”青岛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任崔德志说,这种关注必须让其持续升温,必须通过各种手段放大上合峰会的溢出效应。
\u00A0\u00A0\u00A0\u00A0维持食品安全高水平
\u00A0\u00A0\u00A0\u00A0“后峰会时期”维持食品安全高水平 维护青岛旅游形象
\u00A0\u00A0\u00A0\u00A0随着旅游旺季的到来,青岛游客增多,食品安全压力有增无减。借助上合峰会期间形成的良好食品安全态势,结合“大学习、大调研、大改进”调研发现的隐患点、待提升点,崂山区食药局把食品质量监管作为后峰会时期城市管理的重要内容,全面加强日常巡查,通过驻点监管,服务指导,督促辖区内酒店和商超不断提升食品安全水平。
\u00A0\u00A0\u00A0\u00A0近日,崂山区食药监局景区食药所的工作人员来到索菲亚大酒店进行例行巡查,因为前期,食药部门曾对这里进行过严格的制度、操作规范,所以企业已经形成了流程规范。索菲亚大酒店餐饮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食药局的同志定期会到酒店检查,及时指出我们容易忽略的细节,还特意为我们制作了宣传片,可以让来酒店就餐的客人非常清楚我们的餐饮操作流程,我们也将一如既往的严格餐饮操作规范,让客人吃得更放心。”
\u00A0\u00A0\u00A0\u00A0比起酒店饭店、超市里的食品安全监管工作更复杂,既有成品半成品、还有食品原材料等等。区食药部门要求从业人员做到食品进货渠道正规、储存合规、加工规范、做到食品安全水平不下降,食品安全管理不放松。 某商场区域经理郝景红说,峰会之前我们做了大量的食品安全的相关工作,峰会之后,我们会将峰会期间一些好的关于食品安全做法,继续延续下去,比如说像餐饮行业,会严把它的源头关,在原材料上,一些相关索证索票,台账的建立会加强管理,同时食品安全的加工环境,安全和卫生的标准,会进一步保持在峰会的标准上。 崂山区食药局食品安全协调监管科科长李敏向记者介绍:“后峰会时代,将会带来外地旅游的集聚效应、井喷效应,崂山区食药局专门制定了后峰会时期的食品药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是要通过不断的巡查,确保前期的改造提升,能够保持在一个稳定的,甚至更好的标准,再就是要进一步拓宽监管的区域,行业还有单位,要对全区所有的食品经营单位进行一个摸排,发现问题,整改问题,确保实现这个隐患清零,风险清零。” 下一步,崂山区食药局将一如既往以“品行山海”党建品牌为引领,严格监管,用心服务,在后峰会时代,继续维持辖区食品安全高水平,努力维护好青岛旅游形象,让八方来客,吃得放心。
\u00A0\u00A0\u00A0\u00A0“影视之都” 新名片
\u00A0\u00A0\u00A0 6月13日,首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东方影都大剧院启幕,届时,来自上海合作组织8个成员国和4个观察国的近60部优秀影片,将参加展映和评奖,共举办各类活动35场次。
\u00A0\u00A0\u00A0 6月13日至6月17日,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将在位于青岛西海岸新区星光岛上的东方影都大剧院举行。本届上合组织国家电影节由国家电影局与山东省政府主办,青岛市政府承办,以弘扬“上海精神”为主题,将邀请上海合作组织 8 个成员国和4 个观察员国参加,旨在通过电影增进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人文交流, 搭建电影产业发展合作平台。
\u00A0\u00A0\u00A0\u00A0电影节由电影节由开幕式、电影论坛、影片评奖、聚焦单元、电影市场、电影展映、上合之夜、闭幕式暨颁奖典礼八大活动版块构成,将有近60部上合国家的优秀影片参加展映和评奖,约30余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