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 家纺资讯 > 瑞幸咖啡2周内砍去星巴克150亿美元市值

瑞幸咖啡2周内砍去星巴克150亿美元市值

星巴克咖啡 

瑞幸咖啡2周内砍去星巴克150亿美元市值

6月20日的对外投资者电话会议上,来自摩根斯坦利的分析员约翰·格拉斯向星巴克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文·约翰逊抛出了一个问题:中国市场发生了什么?

两周跌去150亿美元星巴克股价迎两年来新低

大摩的担心是有道理的,星巴克刚刚调低了自己第三季度在中国市场的业绩预期。其中,衡量运营的最关键指标,同店销售增长率,从8%降到了零。约翰·格拉斯在描述这个变化时用了“fairly dramatic”这个词,翻译过来是“相当的戏剧化”。颇有宋丹丹和赵本山在春晚小品《说事儿》里的惊讶。因为在第一季度财报发布的电话会议上,时任星巴克CEO、元老级人物霍华德·舒尔茨还信誓旦旦的向投资者表示:中国市场是核心,是星巴克未来保持增长的重要引擎。

三个月过去,星巴克对中国市场的自信忽然消失。随之消失的还有星巴克的市值,6月21号,星巴克大跌9%,6月22号,星巴克再跌3%……而这看上去并不是结束,6月29日,星巴克首席财务财务官Scott Maw宣布将在11月退休,年仅50岁、入职仅4年的他“退休”显得颇为怪异,星巴克股价盘中再跌近5%,总市值658亿美元,创下了两年来股价新低。

CEO解答三点原因细节却经不起推敲

回到大摩分析员所提的问题上来:中国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

凯文·约翰逊回答这个问题将原因归结为三点:一是季节性因素,应季的产品销售下降;二是第三方外卖服务商的外卖员店内排队,影响了客户体验;第三是门店数量增加,分流了消费者。

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首先说季节性因素,可兹对比的是去年第三季度财报,显示2017年第三季度中国市场可比店面销售额同比增长7%,主要来自5% 的销售量增长,很难说去年第三季度应季的产品,今年的忽然不应季了,中国的春夏秋冬时序毕竟没有发生变化;其次是外卖影响客户体验,事实上,星巴克至今未开通自家外卖服务,在国内最大的两家外卖平台上,美团只有跑腿代购,饿了么也只有代购,走量并不大,星巴克迟迟不开通外卖服务也是被用户吐槽很久的问题;门店数量增加所引起的分流更难站住脚,要知道,星巴克预计在2022财年结束时实现中国6000家门店的布局,这意味着每年增加近700家的门店,如果销售额的增长是牺牲同店销售来实现的话,扩大门店的故事就像是“捡芝麻丢西瓜”的战略了。

综合来看,凯文·约翰逊的辩解并不具有说服力。问题没有得到解答:星巴克在中国市场到底经历了什么?

搜索星巴克相关新闻,或许能找到一丝蛛丝马迹。

中国本土咖啡新势力崛起才是星巴克衰退正因?

今年,5月15日,瑞幸咖啡召开媒体沟通会,宣布起诉星巴克涉嫌利用市场地位垄断,这算是星巴克入华18年来,头一次遭遇本土同行的诉讼了。

瑞幸是谁?这起诉讼是无源之水还是有的放矢?瑞幸是否影响到了星巴克的业绩预期呢?

首先回答瑞幸是谁?瑞幸咖啡,英文名luckin coffee,根据官方透露的信息显示,这是一家由原神州优车COO钱治亚离职后创立的咖啡品牌,标榜“新零售”概念,其模式为线上线下相结合,既不同于星巴克、Costa等传统老店,也区别于漫咖啡等外卖为主的新势力,主打“无限场景”。去年底上线后试运营五个月全国开店超500家,仅从店面数量而言,规模已成为市场第二。最近有媒体报道,其已完成2—3亿美元的A轮融资,估值超过10亿美元。如果属实,它将成为国内(甚至是世界范围内)成长为独角兽用时最短的品牌。

至于瑞幸咖啡起诉星巴克是无源之水还是有的放矢,这属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网上的确能看到星巴克与物业签订的排他性协议,但是否构成垄断性排他还需要法院的认定,瑞幸已经向相关法院和机构提交了诉讼和申请,且也被受理了,相信过不了太久会有结果。

最后,瑞幸是否影响到了星巴克的业绩?

没有实锤。但并不意味着无迹可寻。在投行高盛发布的一篇关于瑞幸咖啡的研究报告里,透露出了这样的数据:以北京为例,瑞幸咖啡55%的门店距离最近的星巴克不超过500米,16%位于500到1000米以内。

真相似乎已经很清楚了,试想一下,五百多家门店,忽然间开到自己的附近,即使这家新品牌并不具有多大竞争力,仅从尝鲜的角度讲,也会对老店产生很大的冲击。更何况,瑞幸这家企业高举高打,在多角度对标星巴克,并呈现出了竞争优势。比如价格,相同的产品,瑞幸价格要比星巴克低7到10块,并且现在瑞幸还在进行大规模的补贴活动,比如买二送一,买五送五,首杯免费等等;还有模式,瑞幸可以外卖送达,这对于坚守“第三空间”,迟迟不上外卖的星巴克而言也是极大打击;甚至是口味,星巴克可以说是中国咖啡市场的教育者了,然而,瑞幸三位WBC拼配的咖啡豆,专门针对中国消费者口味设计,大有取而代之的针锋相对之意。

星巴克总裁兼CEO凯文·约翰逊并没有说竞争对手对同店销售增长带来的影响,这可以理解,谁也不想告诉投资者,自己正面临着竞争对手的强有力冲击。事实上,过去有不少国产coffee品牌有过挑战星巴克的口号的举动,但真正产生实质影响的没有,这或许也是星巴克避而不谈的原因——见过了太多的过眼烟云,这或许只是另一片稍纵即逝的云彩,何必紧张呢?

然而,瑞幸咖啡显然不是一片过路的云彩,综合他的资本、团队、模式以及现在的发展势头,他携带着的可能是会将星巴克卷入一场龙卷风的能量,更可怕的是,这场风,很可能没有停的时候。

不知道在电话会议上侃侃而谈的凯文·约翰孙,或者是第二次离职,准备去竞选总统的霍华德·舒尔茨,是否意识到了这点。

如果没有,只能说,那是瑞幸之幸。

如果有,那就是消费者之幸——毕竟垄断之时,消费者是没有话语权的。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