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2018过半,来收割一波让你路转粉的宜家新品
周末休闲避暑+摆拍圣地,
情侣交往阶段性突破的见证,
队伍最长性价比最高亲子餐厅,
全球发行量最大的家居生活指南。
没错,一举拿下以上全部title的就是宜家。
但也许正是因为过于耀眼的亲民属性,宜家也更容易招致意式国际系、日式匠人系和国产南洋迪克系人士们的嫌弃,被贴上廉价、低端、没质感这种带有蛋蛋优越感的标签。
有时我在向业主推荐宜家的产品时也会注特别意准备好措辞和推荐理由,以防对方感到被冒犯。
算不上拥趸,但一直尊敬和关注宜家。因为在我看来,“民主设计”不仅是种品牌定位,更是种高尚追求,一种摸的到的鼓舞和力量。宜家不懈地用设计压缩成本、扩容功能,用这样的产品成全了普通人对“家的初恋”,成就了可量产、更宜居的难民临时屋(better shelter)——踩在这样的结果上推导出“低端”的这种逻辑,实在过于简单粗暴。
可为5人提供3年安心生活空间,成本1250美元
如果消费是一种投票,我愿意投给“设计,投给“节制”,也坚持“脱离了性价比谈质感是耍流氓”。实在不在乎性价比可以多买几部买8848,但也请注意下对性价比的态度。
以前在《极简设计与极简主义生活》提到,理解北欧设计需要理解它背后的民族性。强大的民主主义和由税收支撑的庞大福利体系让“平等”的意识形态深入人心,在阶级扁平、冬天漫长的背景下,北欧人重视简单实用,推崇Hygge,用169小时直播一场舒缓无剧情的驯鹿大迁徙,北欧的现代艺术也可以说是有点令人emmmm...昏昏欲睡,所以说到底,选择一种风格本质上是一种性格匹配。而把一切消费选择都当成阶级标榜的做法也活得太不松弛了。
挪威国家广播公司NRK播出的Slow TV,
一场没有规划和预期的直播,却得到观众的期待。
这篇写宜家除了想说几句公道话以外,更多还是因为看到了令人印象深刻的新品,突破了“宜家印象”的边界,想拿来分享。希望大家更为客观的同时也别错过值得入手的宝贝。
对我来说,宜家产品最大的短板在于韵味不足,具体来讲就是缺少手工质感和缺憾美,这也是对性价比极致追求和标准化生产的代价。所以这次看到英德川系列时格外惊喜。
英德川所怀揣的雄心壮志,正是在不提高价格的前提下,以可持续大规模生产的方式展现手工质感不完美的魅力,让标准流水线迸发出独一无二。
真是个令人振奋的设定!
宜家与荷兰设计师Piet Hein Eek一起重新思考家居生产方式,开发出全新的木材、玻璃、陶瓷和纺织品的使用方式,以求最大程度还原材质的独特细节。
英德川系列实木桌椅,保留了木头的巴结、纹理和颜色的变化;在表面做出了手钝挫打磨留下的凹凸不平的效果;用于衔接的螺丝也没有刻意修饰,线条简单,古朴自然。
这一系列的产品首先聚焦在刚需的餐厅区,为桌椅还搭配了丰富的周边产品。英德川釉面陶瓷盘,特意制作成不规则边缘,弯折部分做褪色处理,稚拙可爱,很有日本陶器的美感。
与“手工盘”搭配的是婆罗门蓝色的“手工印花”餐垫。
这种蓝色本身就是种风格语言(Indigo style),埃及木乃伊到中国马王堆出土的一堆蓝色麻织物是这种蓝;日本的Shibori工艺到凯尔特人脸上的图腾,都是这种蓝。我们熟悉的“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以及不太熟悉的“一桶靛蓝染春川”,全是在说这种蓝。最早只有在印度种姓制度中最高等级的婆罗门,才有权把自己居住的房屋涂成靛蓝来突显自己的身份,所以这种蓝又被叫做婆罗门蓝。
虽然是机器缝制印染,但是图案是手工绘制,再有婆罗门蓝加持,搭配莫兰迪色系的不规则圆盘,手工制品的寓意已经非常明确了。如果还想要再wabi-sabi点儿,就在餐桌加一只英德川赤陶花瓶吧。
这只花瓶的手工感来自于手工磨具和不对称设计,当然陶土的使用也是在定调子,随意插两株雏菊或是枯枝,然后默念nothing lasts, nothing is finished, and nothing is perfect,会感觉自己很佛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