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正在三一书店内看书
有人说,南昌市红谷滩中心区有吃有喝,有摩天大楼和迷人夜景,但唯独缺少一间人文书店。随着入住人口的不断增加,谁来为这片“文化沙漠”添一湾清泉?
近日,细心的人发现,在位于绿茵路与红谷中大道交叉口的街角,一家名为“三一”的书店悄然开业,顿时成了南昌新的文化栖息地。
打造现代“悦读”空间
11月22日是三一书店正式营业后的第一个周日,店里涌进了上百位读者。沙发上、书架前,不少人手捧图书与咖啡,一坐就是一下午。
步入书店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波浪弧形设计的书架,宛如湖面上的水纹荡漾,让空间的层次感一下就丰富起来。向里走,又是一片书海与设计各异的茶座,它们或是木艺沙发,或是藤制吊椅,还有一间相对私密的休息室,一反传统书店的沉闷,温馨优雅,处处传递着人文艺术气息。
提到在高楼林立的中心区开书店,总经理刘沁旋最初是犹豫的。“我做过出版行业,知道实体书店的艰难,但是与其他几位合伙人一样,我们都爱读书,不希望看到实体书店的消亡。”刘沁旋说,一番思考,大家决定要开一家特别的书店。
刘沁旋先是确定了书店的定位——新派、独立、南昌人的现代悦读空间。“就像‘三一’这个名字一样,源于爱尔兰一间最有名的图书馆,有精神,有信仰,更有对文化的热爱与包容。”
在阅读体验上,书店内以社科人文和畅销书为主,同时根据读者的需求提供个性化书籍。此外,书店为读者免费提供的沙发和卡座可以同时容纳40多人。
“读者来了,哪怕是带了自己的书和茶,也可以静静地坐一天。”刘沁旋说,“作为文化产业,我们不能纯粹地追求商业利润。让市民养成阅读习惯,给读者创造读书空间,才是一间独立书店正确的发展方向,否则就会越走越窄,最终因为失去特色而消亡。”
巧妙依托音乐沙龙
开实体书店,生存无疑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三一书店占地200多平方米,由于地处黄金地段,每个月租金高达4万多元,加上日常开支与十几位员工的薪水,经营成本比普通书店高出一截。
刘沁旋向记者透露,这些成本早在开业前就已经考虑到,所以书店选址也有讲究。一方面,这里背靠高档小区和写字楼,顾客的文化层次和消费水平相对较高。更重要的是,他与合伙人还在二楼开了一间音乐沙龙,客流与书店互通,更好地拢聚人气。
“白天,一楼供读者买书和看书,书友的交流活动可以安排在二楼,那里更宽敞。”刘沁旋说,从晚上7点半开始,二楼就成了一间音乐沙龙,里面有驻唱歌手,也有吧台和酒水,大家可以聊天聚会。“一些读者看完书可以上楼放松,而二楼的顾客也会发现书店,增加了阅读的可能性。”
在刘沁旋看来,书籍和音乐是有共通性的,二者有很多交集。此外,由于音乐沙龙以安静的歌曲为主,这也符合很多读书人的兴趣,更愿意留在这里。
“当然,书店本身也有利润点,这里有咖啡、茶水、水果以及一些简餐,价格适中。从目前的情况看,有不少读者都愿意消费。”刘沁旋说,书店开业一周,顾客的热情完全超出预期。“目前已有300多人办了充值卡,足见南昌市民对于独立书店的需求。”
眼下,刘沁旋还在根据读者需求不断调整书籍种类,准备各种文化活动。他说,三一书店仍在探索中,既需要得到读者的支持,也希望政府给予更多关注和鼓励,让更多独立书店能够在南昌生根发芽。
江西日报记者 陈 璋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