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断加强。据统计,去年年底,江苏南通家纺城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共受理外观专利申请4265件,上报快速申请通道3065件;受理外观
专利侵权投诉案件83起、版权侵权案件113件、电商投诉案件103起,为家纺行业营造了有序的市场环境。但即便如此,侵犯家纺企业知识产权案件仍时有发生。近日,一起“假冒
注册商标案”就引起了业内的广泛关注。
1补购毛巾牵出假货案
4月19日,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对该案进行了一审判决,以假冒注册商标罪判处被告人黄某有期徒刑3年、缓刑4年,并处罚金人民币50万元。该案中被假冒商标的品牌洁丽雅是中国毛巾行业第一个获得“驰名商标”的企业,也是第一批获得“中国名牌产品”的家纺行业知名企业。2015年,央视发布的中国制造业自主品牌价值评价中,洁丽雅品牌价值为60.1亿元,连续3年成为中国家纺行业最高价值品牌。也许正是因为“洁丽雅”拥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犯罪分子不计后果地盗用。
2015年10月22日,浙江洁丽雅毛巾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洁丽雅公司”)接到上海市某统计大队来电,对方称想补购一批之前在人口抽样调查中用于发放给调查对象的纪念品毛巾。因洁丽雅公司并未接受过相关订单,其工作人员随即向对方表示同意,但要求对方提供之前采购毛巾的款式。经鉴别,洁丽雅发现该毛巾样品非本公司生产,便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
随后,法院经审理查明,被告人黄某供上海统计发行服务站投标“上海市2015年1%人口抽样调查纪念品”采购项目,并非法印制假冒“洁丽雅”注册商标的毛巾礼盒、吊牌。假冒注册商标的毛巾共计36.2万余盒(计72.4万余条),非法经营数额达561.3万元。
假冒“洁丽雅”品牌的毛巾
2维权难导致造假猖獗
对于此次案件,洁丽雅公司董事局主席石昌佳表示:“洁丽雅所选用的高品质纱棉成本为2万元/吨,而低档的仿冒产品使用的纱棉价格却不到1万元/吨,成本相差悬殊,质量更是相差十万八千里。作为家纺企业,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消费者负责,因此虽然打假难度大,但我们仍会继续坚持。”
据记者了解,此次洁丽雅一案并非个案,在众多家纺企业中,有不少品牌都有过被假冒商标的经历,但之所以未像“洁丽雅假冒案”一样被大众所知晓,主要是因为高额的维权成本让许多企业望而却步,最终使“假冒”一事不了了之。
上海踏绮纺织有限公司刘旭峰对记者说:“踏绮的产品和商标经常被仿冒,但我们很少主动去维权,因为成本太高、代价太大,我们也没有时间和精力来应对仿冒者。目前,在福建、江苏、河北等地都有假冒我们产品的小作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