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张女士近日在家门口捡到一张装有500元家纺店代金券的红包,而这已经是她两年来第二次捡到红包了,巧的是,两次捡到的红包装的东西都一样。张女士心中犯嘀咕:“好运”为何总是盯上她?
1 讲述:在家门口捡到红包,心里特美
几天前的早晨,家住中和湾小区的张女士出门时,发现家门外的鞋柜上放了一个写着“贺”字的红包,她好奇地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张某家纺店的代金券,面额500元,有效期至2014年12月11日。她看着这张代金券,突然想起一年前,她在小区的电梯口也捡到过一个红包,里面也装着这种代金券。
张女士说,去年她捡到红包时担心是邻居不小心掉的。“我打听了一圈,都说不是自己掉的。”她想着或许是自己撞大运了,于是就拿着这张代金券去这家家纺店,没想到还真的可以用,但是看到店内商品的价格,张女士让自己冷静了下来:“所有商品都是500元以上,就连一条普通的毯子都700多元。”最后她什么都没买,悻悻地回家了。没想到今年又捡到一样的红包,张女士开始怀疑:接连找上门的“好运”会不会是商家的促销手段?
家住西工区的王女士也有同样的经历。她说,捡到红包时她特高兴,当天就和几个捡到红包的邻居一起去家纺店,最后每人买了条被子。王女士说:“我花了200多元,买了一条标价700多元的空调被,当时感觉特别划算。”可回家后,她在网上一查,发现她买的被子在网上只卖100多元,王女士心想:“难道是被忽悠了?”
2 走访:导购说“你运气太好了”
5日,洛阳晚报记者拿着张女士前几天捡到的500元代金券,以消费者的身份来到该家纺店,这家店位于唐宫中路与丹城路交叉口,店内面积约40平方米。
一进店,记者就拿出代金券询问导购是否可以使用,导购接过代金券看了看说可以用。记者又询问代金券是如何发给消费者的,导购说,会员一次性消费满2万元才能得到500元代金券。当导购得知记者手中的代金券是捡到的,便瞪圆了眼睛说:“你运气太好了!”
记者在店内逛了一圈,多数商品的价格都在千元以上。当记者表示商品太贵准备离开时,导购又慌忙拿出相对较便宜的商品,如:700多元的枕头、600多元的四件套和700多元的毯子,并表示这些较便宜的商品快卖完了,再不买就没有了。
记者在几个网购商城找到了该品牌的商品,网上多数商品的价格在千元以下。当记者询问为何该店的商品比网上的价格贵时,导购回答,网上商品和他们的进货渠道不一样。
3 提醒:消费者应保持清醒,不要被冲动“击倒”
洛阳师范学院商学院院长刘玉来认为,如果案例中的几名市民捡到的红包是商家有意为之,那么,这种促销手段实际上和抽奖差不多,只有少数人能得到。但与抽奖相比,这种方式比较新颖,它给消费者一种神秘感和强烈的刺激感。如果按照往常的促销手段,商家将代金券直接发给消费者,多数消费者会非常理性,因为他们知道即使用了代金券也得不到多少便宜,但是发红包这种方式很新颖,消费者愿意进店消费。
刘玉来说,商家的促销手段实际上是利用了消费者爱占小便宜的心理,但是促销手段不能违反营销道德,即使促销,也不能把价格大幅度提高,让参加促销活动的消费者比不参加活动的消费者花差不多的钱甚至更多,长此以往会影响商家的声誉。
同时,工商部门也提醒消费者要理性消费,不要轻信商家宣传的噱头,购物前应认真甄别宣传内容的真假,同时要货比三家,不要被促销活动冲昏了头脑。(记者 王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