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 家纺资讯 > 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推动少数...

把社会责任扛在肩上——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推动少数...

洁丽雅毛巾 

在进入公司之前,卡马里江?库尔班江曾在一师十一团种红枣、棉花,经过企业文化和专业知识培训,他现在已经融入现代化工业生产中。

卡马里江?库尔班江的选择还影响了他周围的人。务农的姐姐、弟弟、堂叔等17 名亲戚朋友被他介绍到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工作。

如果说卡马里江?库尔班江来到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工作是一次选择,那么洁丽雅选择像卡马里江?库尔班江一样的1891名少数民族职工作为产业工人主力部队,何尝不是。

选择的结果是:2016年第一季度,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实现了1.42亿元的工业产值,而卡马里江?库尔班江等少数民族员工月工资达4000多元。

60%以上岗位提供给少数民族群众

“阿姨,您好,我是一团民族分场的伊尔番?麦苏木,我周围的小伙伴都到洁丽雅工作了,我也特别想去那里工作,能不能给我一次机会?我去了一定好好干……”这条手机短信,至今还存在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副部长吴瑞玲的手机里。

当她第二次来到民族分场时,她特意给会说双语的伊尔番?麦苏木打了电话。“希望你珍惜这次机会,我们将为你搭建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吴瑞玲说。

不负期望。大半年过去了,伊尔番?麦苏木已成为该公司培训中心的指导员。

伊尔番?麦苏木认准了洁丽雅,而洁丽雅也看好伊尔番?麦苏木。

带着“用世界上最好的棉花,做世界上最好的产品”的企业愿景,2010年8月,洁丽雅集团落户一师阿拉尔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决定新疆基地成功与否的关键,就是能不能成功地大量招收并使用好少数民族员工。这是企业能否真正融入当地、实现健康发展的根本所在。”洁丽雅董事局主席石昌佳的话为企业发展定下了基调。洁丽雅集团决定,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90%以上使用新疆籍员工,60%以上岗位提供给少数民族群众。

“60%以上岗位提供给少数民族群众的要求提出以后,大家普遍产生了畏难情绪,没有稳定的招收渠道、语言沟通困难、工人的风俗习惯等问题被一一抛出。”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夏乃君回忆起当时的情况,至今记忆犹新。

6年来,除了大量招收阿拉尔当地及周边地区的少数民族员工外,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还与阿克苏地区的库车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三师图木舒克市等建立了长期稳定劳务合作关系。

突破更源于投入,虽然南疆地区的平均工资收入比内地省市低,但洁丽雅?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却按照内地的薪资标准来执行,并且为员工缴纳全部保险。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刘长伟算了一笔账,每一名员工的平均工资在3000元左右,缴纳相应的社保300元左右,这样算下来,企业的工资水平反而要比内地高出一些。

随着各项措施的落实,在当时看来,这个难以完成的任务不仅完成了,而且还超出了预期。截至2016年6月,洁丽雅公司已招收员工3036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1891人,用工比例达到62.3%。据介绍,随着下半年二期项目的顺利推进,员工总数将达到6000人,其中少数民族员工将超过3500人。

培养稳定高效员工队伍

“要使用好少数民族员工,就必须培养出一批少数民族骨干,这些骨干往往会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在洁丽雅? 新疆新越丝路有限公司总经理夏敬永看来,这或许是洁丽雅能快速建立起稳定、高效员工队伍的突破点之一。

项目落地之初,公司在招收的工人中挑选了50多名有一定文化基础和懂双语的少数民族员工赴浙江和湖北公司培训。挑选优秀的师傅,一对一传帮带,经过2年多的培训,大多数少数民族学员克服了语言、文化、生活习惯等障碍,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成为公司一期项目投产运行的骨干。

50名骨干对于一个用工量达到6000人的企业来说,还远远不够。

为了加强培训,公司利用台州援疆资金,积极推动智力援疆工程,与阿克苏职业技术学校、阿克苏地区技工学校、阿拉尔职业技术学校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开设“洁丽雅少数民族纺织班”和“少数民族骨干员工双语技能培训班”,建立起一个能持续提供有较高素质、懂双语的少数民族人力资源库。

同时,公司出资500万元设立“洁丽雅少数民族青年就业促进基金”,奖励优秀学生,资助困难学员。公司与西安工程大学签订长期委培中、高级管理技术人才协议,积极引进和培养更多的内地和南疆纺织服装专业高级人才,构建多层次用工队伍。

这些骨干的作用在随后的工作中得到了充分发挥。

随着大量新员工的加盟,公司结合实际生产需要,开展针对性培训。公司发动数十位懂双语和专业技术过硬的少数民族大学毕业生、技术人员,并联合台州市援疆指挥部、一师统战部和职业技术学校,自主翻译、编印了《洁丽雅少数民族员工就业培训教材》《员工入职双语培训手册毛巾篇》《员工入职双语培训手册纺纱篇》《员工入职双语培训手册基础篇》4套教材,累计印刷2万多册,教材内容包括基本的国家法律法规、基础日常汉语、卫生安全知识、行业基本术语、毛巾和纺纱专业技术、企业规章制度和企业文化等,目前已有超过2500名少数民族学员接受培训。

毛巾车间的坎吉木?买买提2015年3月来到公司,3个月的技能培训结束了,但是她对喷气织机的操作技术掌握还不熟练,通过技术骨干一对一帮扶,很快她的操作水平得到提高,现在她已经是一位熟练的挡车工,而且还当了师傅,带了徒弟。坎吉木?买买提说:“ 是洁丽雅培养了我,我会把学到的技术毫无保留地教给新员工。”

培训的效果是显著的,近两年,通过团企合作、校企合作,新越丝路有限公司已引进少数民族员工900余人,夏敬永觉得这900多人是企业的中坚力量。

“让更多少数民族群众在公司就业是我们的事业,也是我们的社会责任。”夏敬永说。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