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普法以来,海宁重在统筹协调各地、各部门(单位)、各行业普法力量,分层分类建立社会化法治宣传教育队伍上谋篇布局。建立千人宣讲团,打造多元化宣讲台,制定精准式宣讲单,全力推动全市法治宣传教育宣讲工作。
一、建立十百千宣讲“团”,带头引航普法宣讲
一是组建“千人”普法宣讲员队伍。
采取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方式,面向全社会征集了数千名普法志愿者,其中不乏高校师生、文艺工作者、人民调解员、普法达人等社会民间力量,从中挑选千余名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基础和授课能力的志愿者,以提供法律咨询、人民调解、法治宣传等服务开展公益普法活动。宣讲员涵盖了全市党政机关、人民团体、村(社区)和学校,其中有近百名党政机关“一把手”。
从普法宣讲员中选聘既具有法律专业知识,又具有应用实践能力和较好授课水平的百余人为市“七五”普法讲师团成员,并在全省首创普法讲师普法责任清单,明确讲师的普法责任。
聘请法学专家、教育专家、领导干部等资深人士担任普法顾问,一方面通过为讲师授课提升讲师政治修养、业务素质及授课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提供可行性建议等方式为全市普法工作出谋划策,指导讲师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工作。
二是成立“百人”普法讲师团。
三是聘请“十人”普法顾问团。
二、打造多元化宣讲“台”,全面覆盖普法宣讲
一是针对重点人群打造宣讲平台。
创设“周一夜学”、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体学法、市委常委会会前学法、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平台,面向国家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开展普法宣讲活动。打造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学校法治课、法治副校长讲座等平台,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普法宣讲活动。目前,已实现了全市中小学法治副校长全覆盖。开创企业法治学校、法律顾问讲座等平台,依托企业经营管理者学院,结合“法律进市场”活动,面向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职工,特别是新居民开展普法宣讲活动。全市的
家诚信守法企业均已建立企业学法平台,每年邀请法律顾问开设法治讲座。
结合“法律九进”活动实现宣讲活动全覆盖。利用村(社区)已建成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普法宣讲活动,送法进村入社区。针对群众需求和热点法律问题开设“紫薇说法”固定和流动讲堂,提供公益法治讲座,先后为各村(社区)送上婚姻家庭、防电信诈骗和反家暴法讲座近百场。
开设“紫薇说法”微课堂微信群,邀请市党政领导、部门领导、基层干部、社会知名人士和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领导等近
人鼎力加盟。课程内容经整理后在公众微信号和官方微博上图文推送,使未加入该群的网友也能分享课程知识,截止目前已开设微课
二是围绕利民便民开辟宣讲阵地。
三是依托互联网实现宣讲全覆盖。
三、制定点单制宣讲“单”,精准开展普法宣讲
一是提供“菜单式”服务内容。
市普法办在“七五”普法讲师团成立同时公布讲师“服务菜单”(宣讲课题),该菜单充分考虑了不同对象、不同领域、不同地域人群的法治需求,包含了日常生活类、行政管理类、专业技术类及教育学习类等四大类共
项服务内容,供讲座需求方选择下单,实现按需精准普法。如围绕秸杆禁烧、征地拆迁等中心工作提供相关法治讲座、法治文艺表演节目;针对新居民法治需求,提供居住证申领相关的法治讲座;针对许村是家纺城所在地的特点,提供知识产权保护相关法治讲座,提高群众版权保护和依法维权的意识和能力。
“紫薇说法”讲堂通过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平台广发电子海报,向群众公布“点单”途径(电话号码、微博号、微信号),同时以发放电子门票的形式向社会公开征集听众,以群众反馈适时调整讲座内容和形式,实现普法宣讲更接地气,更显实效。
注重司法、行政实践的典型案例总结编写,将群众易于接受的“以案释法”形式更多地运用于普法宣讲活动,以工匠精神打造精品案例课程。以推进覆盖城乡的全市基本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将法治宣传融入法律服务,积极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人民调解员的作用,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以案释法”活动,在提供法律服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宣传法律知识。
二是开辟公布点单渠道。
三是推行“以案释法”宣讲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