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1月21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李烈 通讯员 魏兴谷)
走进永安竹天下展览馆,门口迎宾人员会用一句英语向你问好:“nice to meet you(见到你很高兴)!”这一句简单的英语,似乎在向我们昭示,永安的竹产业,似乎不仅仅只是面向本省或者是全国,而是面向全世界。
“世界竹子看中国,中国竹子看永安”,这是永安竹业想要实现的目标。通往这处目的地的道路,该怎么走?
过去时:曾经创造的奇迹已消散
永安人曾经在竹子上面创造过奇迹,笋帮公栈就是最好的见证。建于清顺治三年的笋帮公栈,大厅地面正中镶着一块“公平石”,是我国迄今为止最早的笋业同业公会旧址。当年,这里笋商云集,议定出的笋价,直接牵动着全国笋业市场的神经。
永安竹林超过100万亩,占森林总量的28.7%,人均竹林6.7亩,居全国第一位。在这样坚实的基础之上,永安竹产业发展一直拥有着良好的成绩。永安市所生产的车厢底板、建筑模板、桥梁板每年拥有18万立方
米的产能,产值达12亿元,这些数字在全国县级地区排行首位。近年来,永安市所生产的“竹香心”年产能约5万吨,占全球总产能的65%。而永安年产笋干也近9000吨,年采伐商品毛竹近3000万株。
但是,不难看出,这些都是粗放型产业。能耗高,资源利用率低,附加值低,利润当然不理想。而且,随着浙江、四川等地竹产业的发展,粗放型竹产业市场已趋饱和。科技含量低、可替代性强,永安竹业发展的奇迹渐渐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