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转移作为生产力空间转移的一种方式,既是发达地区加快自身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欠发达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强大外力。中国
织行业“十二五”发展纲要指出,“十二五”期间,棉纺能力要向具有资源和劳动力支撑的中西部地区转移。新疆自治区棉纺锭规模将达800万锭,
加工量达100万吨。中部地区如河南、湖北、河北、江西、湖南等,以承接产业转移为主,加快存量资产的优化升级。
\u00A0\u00A0\u00A0\u00A0我国的棉纺织行业在东部地区已达到相当的规模,其发展水平和阶段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东部棉纺织产业逐渐面临一些无法克服的问题,例如劳动力成本增加、土地资源紧张、水电运输等生产管理成本的增加、交通和环保问题等,使东部沿海棉纺织产业发展明显缺乏后劲,经济效益下降,竞争逐渐失去优势。在市场以及国家政策的引导下,棉
开始迁到西部具有资源优势的地区,以
的方式,迎来新的发展局面。
\u00A0\u00A0产业转移成效显现
\u00A0\u00A0\u00A0\u00A0早在“十一五”期间,优化区域产业布局就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工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措施之一。而棉纺织行业也因为资金、技术门槛较低,对劳动力成本敏感度高,对原料的依赖性强,成为优先转移的行业。
\u00A0\u00A0\u00A0\u00A0如今,在棉纺行业“十二五”规划的指引下,产业转移依然是行业发展的重要目标。作为纺织行业优先转移的产业,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发展,棉纺行业产业转移的成效已经显现,多数企业已尝到产业转移带来的甜头。
\u00A0\u00A0\u00A0\u00A0棉纺织企业向原料丰富、劳动力充沛的大省或地区转移,不但可保障企业有充足的原料供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
波动带来的风险。河南中方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充分利用河南扶沟县全国重点产棉县的优势,建设了2万亩中长绒棉国家标准化示范种植基地,仅中长绒棉这一项,公司棉纱成本就大大低于其他企业,同时棉纱品质得到了保障,产品具有极强的市场竞争力。
\u00A0\u00A0\u00A0\u00A0有调查显示,近年来,全国棉纺织转移产能接近500万锭,主要是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产能向新疆、河南、湖北以及江西等省转移。新疆地区承接转移及新建产能达230万锭,华芳、江苏联发、安徽华茂等棉纺织企业在新疆投资建厂。河南省承接产能约100万锭。江西自2008年以后快速承接沿海地区的产能转移,增加了100万锭以上。
\u00A0\u00A0\u00A0\u00A0新疆是棉纺行业向西部地区转移的代表。新疆棉花生产量占全国的1/3,棉花种植面积、总产量、单产量、国内销售量、出口量连续10多年居全国首位。此外,新疆也有较强的区位优势,它与8个国家接壤,有16个对外开放口岸,这对内地纺织企业很有吸引力。
\u00A0\u00A0\u00A0\u00A0前来新疆投资创业的知名企业已达20多家,如华孚集团、联发集团、金泰棉业、永翔纺织、冠鑫棉业等,成为推动行业发展及当地经济增长的生力军。来新疆投资发展的企业,多数是纺织深加工企业,将产业链前端移至新疆,在新疆建立了棉花收购加工和纺纱、织布生产线,促进了新疆纺织行业的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大大提升了新疆纺织的竞争能力,为当地增加就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提升企业竞争力作出了显著贡献。
投稿/约稿/咨询热线
第13届CBME孕婴童展CBME童装展【报名】
新疆“棉中极品”长绒棉“遇冷” 价格低于普通棉花
轻纺城市场销售局部增长 价格指数小幅回升
棉价高逼近纱价 纺织企业生产一吨纱亏5000元
降雪后市场冷清 棉籽价格或松动
2012纺织业出口增3% 为20年来第二低谷
纱线点评:节前备货情绪不佳 纱线乏力清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