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u00A0位投资顾问已告知 多喜爱(002761) 后市如何操作立即查看
主营家纺制造业业务的上市公司多喜爱(行情002761,诊股),一直在寻求转型之路,苦苦探索之下,最终瞄向了人工智能,哪知兴奋劲还没过,就遭到了致命性的一击:其重要合作伙伴港交所企业科通芯城遭沽空机构狙击,被指世纪大骗局。
5月22日,一家名为“烽火研究”的机构发布题为“横跨10年的世纪骗案”做空报告称,科通芯城不但夸大收入及净利润,其线上平台Cogobuy.com 及所谓的“中国最大的硬件创新平台”硬蛋也完全是一个骗局。
科通芯城遭做空股价闪崩后,多喜爱亦受牵连,股价已经连续三天跌停,5月24日收盘报于34.83元。
公开资料显示,5月5日,多喜爱与科通芯城达成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前海硬蛋智能有限公司”(简称前海硬蛋),合作初期,科通芯城将旗下智能硬件创新创业平台――“硬蛋科技”的人工智能新业务注入“前海硬蛋”。
双方表示,共同看好中国智能硬件相关业务的发展前景,将致力于把“前海硬蛋”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AI)产业平台,人工智能领域的独角兽。
不过,蹊跷的是,前海硬蛋80%的股权由多喜爱集团持有,20%由独立的第三方持有。科通芯城仅注入大数据及人工智能业务,并不注入资金和占股。
多喜爱董事长陈军称,不排除未来会单独对外融资,利用硬蛋平台的大数据,展开对全球人工智能产业链上的核心技术和资产的并购,以加速实现中国最大的人工智能产业平台的目标。
陈军预计,前海硬蛋大约从今年6、7月份开始运营。“在第一期的合作里面,前海硬蛋的业务主要分为两块,第一块是来自于前海硬蛋自身业务的发展,这一块的业务主要是靠硬蛋给它导流的数据和业务机会,然后从前海硬蛋通过交易进行变现,产生业绩;第二块业务机会是利用前海硬蛋对外做单独的融资,引进新的战略投资者,然后通过前海硬蛋作为平台,在人工智能的产业链上对一些公司做并购,这些并购也会加速前海硬蛋在人工智能产业链上面做快速的扩张。”
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科通芯城目前并不拥有前海硬蛋股份,两个“硬蛋”其实是一回事,连名字都如出一辙,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据科通芯城集团董事长、硬蛋科技创始人康敬伟称,明年6月后,硬蛋将与多喜爱重新谈合作的商业模式和收费模式,如果双方到时候无法达成协议,硬蛋将按当时前海硬蛋的估值回收股份。
不过,如果烽火研究所言非虚,硬蛋还会有未来吗?
据康敬伟透露,硬蛋自2016年开始变现,并对科通芯城产生业绩贡献,去年产生了50亿元的销售额,预计今年能够给科通芯城带来超过100亿元的销售额。
然而,烽火研究直言,“硬蛋只是一个科通芯城为吸引无辜投资者以拉升股价的泡沫,其披露的人民币51.85 亿元总商品交易额绝大部分根本并不存在。”
烽火研究称,科通芯城所谓的“中国最大的硬件创新平台”硬蛋也完全是一个骗局。所谓的创业家物联网平台硬蛋网更是充满看似由内部员工所伪造的假项目。“我们相信科通芯城声称的216.5亿人民币GMV大部份是虚假的。”
我们看看烽火研究所说的证据:
硬蛋网相比其对手在流量排名敬陪末席。我们观察到在整个4月间只有3个众测或众筹项目(第二及第三个实质上是同一项目,只是一个为众测,另一个为众筹),同时网站流量亦极低(少于百个申请人数)。我们无法理解为何一个月均新增 930 个项目的平台在4月只有3个众测或众筹项目。硬蛋的情况更与其他中国创新平台如京东金融等产生巨大对比。
我们相信公司很快便会删除所有可疑的请求,因此已在附录一中载有 2017年4月的所有请求。我们对这些诡异请求背后是否存在任何创新深表怀疑,亦不能理解这些请求如何为硬蛋在2016 年产生人民币51.85 亿元总商品交易额。
即使我们将这些可疑请求当作IoT(物联网)项目,2017年4月亦只有117个项目,与公司披露折算得出每月 930个项目有极大差距。康先生现时重施旧技,更声称会在将来把硬蛋分拆在中国内地上市 ,但我们认为中国证监会是绝不会让如此骗局在中国重施。我们相信硬蛋只是一个科通芯城为吸引无辜投资者以拉升股价的泡沫,其披露的人民币 51.85 亿元总商品交易额绝大部分根本并不存在。
除此之外,富凯财经发现,硬蛋网在线所有商品仅52款,这些商品能够产生人民币50亿的商品交易额吗?实在让人难以信服!
上市两年两次转型均不顺
上市两年来,主营家纺制造业业务的多喜爱,一直在苦苦寻求转型,其背景是净利润持续下滑。
从多喜爱招股书上看,2012年至2014年,多喜爱分别实现营收7.98亿元、8.13亿元和6.72亿元。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则分别为8067.7万元、6041.3万元和4520.49万元。2014年多喜爱营收和净利分别同比下降17.28%和25.17%。2016年净利润更是同比下降42%。
而且这种下滑势头并未好转。今年4月底,多喜爱发布2017一季报显示,其净利润0.04亿,同比下降52.03%。
多喜爱却并未将发力点放在做好主业上,曾认为电子商务的冲击是其业绩下滑的一大原因,为了弥补短板,多喜爱开始转型电商。
多喜爱曾透露,公司在2016年除持续与现有网络销售平台加大合作外,已建立自己的垂直电商销售平台。并且利用网络渠道与知名动漫IP合作,开展相关衍生品业务。
不过,多喜爱转型电商并不顺利。2016年净利润进一步下滑,多喜爱曾公开承认,是因互联网垂直电商业务未达预期效果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