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 家纺资讯 > 记者眼中的“三彩”四明山

记者眼中的“三彩”四明山

三彩 

8月9日至11日,“三彩四明”知名媒体走进四明山大型采访活动在宁波举行。3天时间里,记者跟随20多家媒体一同深入四明山区,走村落、看产业,探究区域保护与发展轨迹,看到了一个拥有“红色传承、绿色发展、金色收获”的四明山。

据悉,四明山区域涵盖宁波海曙区、奉化区、余姚市的13个乡镇(街道),共207个行政村,涉及人口30余万人。区域内,群山环绕、林田河湖密布,被称为浙东“大绿肺”、宁波“大水缸”,同时也是蓄洪的“大海绵”、市民休闲的“大本营”。这里既承担着生态功能保护的重任,又面临着转型发展、村民增收等现实挑战。

余姚市梁弄镇位于四明山麓,抗日战争时期,梁弄是全国十九个抗日根据地之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心,素有“浙东延安”之称。

走进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练兵的操场、学习枪械知识的教室,把人一下子拉回了那个年代。特别是至今仍保留完好的4幅壁画,身着军装的士兵栩栩如生。据悉,这些壁画都为当时的学员所作。

如同许多革命老区一样,梁弄镇也面临着处在深闺,少有人问津,经济较为薄弱的问题。直到2003年,余姚市、梁弄镇两级政府先后投入1.5亿元资金,对浙东抗日根据地旧址群进行保护性修缮,对旧址周边环境进行改造提升后,红色旅游的产业才越做越大,年接待游客达到50余万人次。

四明山区域森林面积138.8万亩,占宁波市森林面积的20%以上,区域内植被和生物多样性丰富,是宁波最重要的绿色生态屏障和自然资源。

但是,四明山也有过不那么“绿”的时候。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宁波市林场的主要工作是伐木,森林覆盖率直线下降,最低时甚至不足20%。

上世纪80年代初,四明山区的花木产业逐步兴起,并迅速扩大,高峰时期面积达11.4万亩。区域内80%的农户从事花木行业,平均亩产近万元,年人均收入高达20余万元,成了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支柱产业。

在经济效益不断显现的同时,生态环境却亮起了红灯。由于花木需要施肥,且在出售时必须携带一定土壤,时间一长,水源污染、水土流失、自然景观破碎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问题接踵而至。

“这样发展下去,再过百年,我们的子孙吃什么?”花农们的自问,也时刻盘旋在决策者的脑中。据悉,自2013年开始,四明山区域围绕严厉禁止毁林开垦、分类规范森林资源开发、套种补植造林等方面,采取“禁止”、“修复”、“保护”和“转型”四措施,实施生态修复。至2016年底,修复总面积2.7万亩,占需修复面积的80%。如今,四明山的森林覆盖率已经从20%上升至98.3%,林区内植被茂盛、湖泊溪流纵横,成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