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初创时,苏州太湖雪丝绸股份有限公司只是一个拥有6名员工的小作坊。如今,其已开出300多家门店,形成五大蚕丝产品系列,远销美国等数十个国家和地区。
“丝绸之于苏州,犹如香水之于法国、钟表之于瑞士。”这是太湖雪董事长胡毓芳常挂在嘴边的话。她用14年时间,专注一根丝,留下了“苏州太湖雪―江南太湖雪―中国太湖雪”的傲人轨迹。她说,公司的终极目标是借资本市场东风,做“世界太湖雪”。
太湖雪位于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一个蚕桑文化底蕴深厚,丝企也为数众多的地方。从这样的环境中突围而出、崭露头角,太湖雪靠的是创新、匠心。“做蚕丝产品虽说没有太多高科技,但处处有创新。我骨子里喜欢创新。”胡毓芳说。
从2005年起,太湖雪开始与苏大蚕桑研究院、浙江大学等高校和科技公司合作,锐意改革蚕丝工艺,通过抽丝工艺制成绵,再手工拉成被子,攻克了蚕丝被移位、板结的缺点和不可水洗的难点。多年来,公司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研发能力,每年都有3个大系列产品推出。
为了占据中高端市场,太湖雪在产品设计、色彩和花型上狠下功夫,想法设法凸显丝绸产品的时尚特质。太湖雪董秘陈孟华说,公司四处招募人才,组建了精品设计团队,同时聘请国际时尚前沿的设计师作指导,研发的真丝产品兼具功能性、时尚性,并开创了别具特色的中国式高级定制。
“做产品,质量是生命。从太湖雪走出去的产品,层层把关,绝对经得起市场检验。我们的蚕丝被由太平洋保险质量承保,假一赔十。”胡毓芳的话掷地有声。
太湖雪扩张发展迅速,品牌深入人心。去年,太湖雪成为震泽丝绸产业中唯一销售超亿元的企业。然而,向前的脚步并未因此而停下来――今年8月,太湖雪挂牌新三板,成为苏州蚕丝被行业第一股。
“根基扎得深、打得牢,才能做百年企业。”区发改委主任戚振宇说,登陆新三板是迈向“世界太湖雪”的一个好的开始。胡毓芳也说,挂牌新三板具有融资便利、财富增值、提高知名度等多项利好,可将太湖雪更好地置于公众视野,方便公司从“背对背找朋友”,变为“面对面找朋友”,插上腾飞的翅膀。
挂牌新三板,让太湖雪站上了一个全新的起点。谈及今后的发展线路,胡毓芳说,将延伸产业链,并进一步打通线上与线下,开辟出一条全新的“空中丝绸之路”。
紧抓震泽打造“丝绸小镇”的契机,去年5月,太湖雪投入2000万元,与镇政府携手共建蚕桑生态科技园,“种最好的桑树,养最好的蚕,育最好的种”,从源头上把控产品质量,也推广发扬蚕桑文化。目前,园区一期已经建成。在10月19日,太湖雪还和梁雪芳大师工作室签约,在园内的蚕桑科技馆内设立了梁雪芳刺绣学堂。
几年前,胡毓芳就笃定丝绸拥抱互联网将是大势所趋。基于此,太湖雪挺进电商,渠道涵盖了PC端、移动端、电视购物和境外电商等领域,去年更是逆流而上开设了首家智慧门店。当下,太湖雪开启了“一城一店一网2000万”微营销新模式。未来3年,太湖雪将在全国各地发展1000家云商,形成全渠道的O2O网络系统,实现全渠道下单。
“线上线下打通,实体店与网络店互动,对企业、对客户而言是一种双赢。”吴江区发改委副主任、上市办主任朱若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