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8日,由凯盛融英主办的“知识共享.智慧融合”2016凯盛年度峰会在北京举行。会上分享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历史重任和新型智库的使命担当,中国经济转型与智库的作用,以及融资与融智如何有机结合,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凯盛融英开发的移动端融智平台“凯盛专家”APP也正式上线。
“美国之所以成为第一强国,智库在其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原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副主任郑新立在2016凯盛年度峰会上指出。但国外智库的特点是,没有一家智库依靠财政支持,都是通过市场竞争而存活。
中国的智库正处于蓬勃发展期,但大量智库存在于党政机构内部,由财政供养。好处是,部门之间信息较灵通,想操作调研相对容易,但不利的方面是缺乏竞争机制,影响了智库水平的发挥。在郑新立看来,创办新型智库就是走市场经济道路,而随着民间智库数量的增多,相互竞争之间将提高智库的研究水平。他强调,立足当前国情,智库应重点开展稳增长、调结构,供给端结构改革、增加公共产品供给,城乡一体化等问题角度的研究工作。
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魏礼群则表示,按照中央建议制定的十三五规划,将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科学谋划中国到2020年发展的行动纲领。值此重大时期,新型智库的重大使命,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提供智力支持,为实现到2020年目标任务提供多方面的人才、智力支撑,为社会各界、投资机构和广大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智力服务,因此特别要加强新型智库建设。
会上,在凯盛融英年度峰会上,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宋国青教授发表题为《宏观经济展望》的主题演讲,预测未来一段时期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宋国青教授曾多次对中国宏观经济走势做出准确预测,被誉为“宏观经济预测第一人”。“今年经济情况,主要的因素还是关注潜在增长速度的变化,最主要的是城市红利的消失”,宋国青教授在凯盛融英峰会上谈到。
在本次峰会上,凯盛融英正式对外发布“凯盛专家”APP。“知识经验供给侧同样需要改革。”会上,凯盛融英创始人、CEO徐如杰先生提出,互联网的发展已经开始从人物相连、人与人的联结上升到知识互联。“人类情感与社会关系的维护并没有解决人的社会发展问题。下一个连接应该是知识的互联,伴随个人的成长。知识的连接是共享经济更为高端的形式,它是有价值的,可以作为商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凯盛融英平台上已聚集15万专家资源,覆盖互联网、新能源、大健康等各行业,包括学院专家、企业高管等。
关注同花顺财经(ths518),获取更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