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在中国古典文化中之所以能自成一脉,宛如图腾,是因为它不单单是一枝叶、一湖泊,而是一世界,一种生活方式。当你沏一壶茶,任窗外车水马龙喧嚣一片,唯在此刻,淡泊宁静,驰骋想象。以茗香为介,与自己、与天地、与一切通话——这便是茶叶带来的真意,给人以不骄不躁的清静雅合。
中国是茶的故乡,在中国的茶叶行业中,成立于1949年10月的中茶,是集茶叶种植、生产、加工、研发、销售、文化推广于一体的全国性专业企业。中茶身上有太多的光环,除了是世界五百强中粮集团的成员企业,还有一个标签:老字号。这不是仅仅凭借时间的参数便获得的名号,而是传承了茶叶悠久的历史和旺盛的生命力,坚守了企业的文化内涵和经营理念才获得的殊荣。
作为老字号,中茶在传承历史、坚守品质的基础上,如何突破地域局限让更多消费者了解与喜爱,让更多年轻消费者认知和接受?为此,中茶不断调整创新,从过去的自营店,发展到后来的加盟,又在电子商务冲击传统零售的当口接轨京东,通过电商将茶叶文化与传统带入到人们崭新的生活方式中,恰如其分地创造出新的传统,展现出了新的活力。
“1+1>2”的模式升级
“年轻人特别喜欢电商上购物,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和电商合作,是传统行业借助现代营销模式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也能够保证我们的品牌不掉队。”中国茶叶常务副总经理朱福堂表示。
但在电商化的浪潮中,中茶并不是一位盲目跟风者,曾一度保持着冷静与关注。中茶认为,产品的电商化,首先要杜绝只学表面、只用皮毛的思维,产品与电商连接,本质上是两种商业模式的互相嵌入。所以,中茶对电商领域尤为慎重和挑剔,也洞悉根本:无论是产品升级还是消费升级,需要的都不是一款工具升级,而是模式升级。
中茶意识到,他们需要一个能够高效率、低成本运营,并与新老受众产生“连接与对话”的平台。于是,在中茶思索良久之际,2011年,京东出现在了他们面前,似乎是一场古老智慧与新生力量的促膝,但立马不谋而合,成为“忘年之交”。
直到如今,朱福堂都坦言:“如果当初京东让我们看不到1+1>2的苗头,我们肯定是不会和京东合作的。我们有三个基本原则:第一,双方企业‘三观’要一样,形成共同价值观的强强联合;第二,合作能够带来自身的发展潜力、共同的进步;第三,双方合作以后对共同的目标要能达成。1+1大于2我就干,不大于2我就不干,眼前利益或者一时利益再大我们也不干。”
从2011年与京东合作后,直到2014年,中茶仍处于电商化的尝试阶段,经过三年的观察、审视、磨合、适应,真正作为重点业务加以重视,还是从2015年开始,中茶将京东作为电商战场的一线阵地,加上市场的发展与成熟,他们精准捕捉到拐点契机,瞬间全面开花。
“2016年,中茶在京东的成绩很喜人,销售额年度环比上涨100%。深度参与双11后,中茶去年11月在京东自营茗茶类目销售额排名第二,普洱茶类目排名第一,当月销售额同比2015年11月增长了400%。同时,今年京东618,中茶在京东拿到了自营业务普洱茶类目前三名,也是跟京东合作比较务实的成绩。”与京东紧密对接业务的中茶公司运营三部副总经理柏建华透露,他在中粮已经工作十几年了,与京东的合作超过7年,自己是一步步跟着京东在成长,不管是他在电商方面的经验,还是中茶在京东的业务,都实现了非常明显的增长。
从渠道角度来讲,中茶线下渠道是比较有优势的,目前有一千多家门店,这些店在全国各地布局。中茶与京东合作后,对于相同商品,保证线上、线下一个价格,并提出了“O2O线上线下融合”概念,即希望线下的门店变成消费者品饮的地方,在体验和品饮的时候,能够快速知道产品的好与坏,并可以选择在线上或者线下来购物。
但由于地域的特性和消费特性,中茶并不是在所有地域都能够开设门店和设立经销商。通过京东平台,中茶却能够把产品送达到线下触及不到的地方,打开了更广阔的市场。在完美解决物理距离问题后,中茶又通过京东四通八达的极速物流,让消费者以优惠的价格快速买到心仪的产品。通过京东大数据可以看到,用户对于在京东购买中茶产品的评价中,“口感好、送货快、值得推荐”近三年来出现频率较高。此外,中茶作为传统茶企的代表,销售渠道相对传统,与京东合作后,顺利将中茶的品牌从线下带到了线上,让更多的消费者看见、认识和购买了中茶产品。“双方强强联合,根本目的就是让消费者以最简洁、最方便的手段买到需要的、性价比高的好产品。”朱福堂表示。
创造商业模式中的“知己经济”
甄别一种模式价值的最高标准,就是看双方或多方的合作,是否能产生“知己经济”。简单讲,就是合作伙伴是否能像知己一样心照神交,彼此成就。
当时的京东还是以3C业务为主,当京东找到中茶谈茶叶销售的时候,中茶十分谨慎,认为从表面上看,双方似乎并不是那么匹配。但最后打动中茶的,是京东“多快好省”的优势,中茶认为,如果做到了“多快好省”,对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提升是特别好的帮助。
最后事实证明,京东平台完美兼容了中茶的产品,不仅消除了他们的顾虑,双方还开始了更为深入的“基因整合”。这个过程中,京东为中茶提供了一个非常有利的角色支持——消费者数据。
作为一个有超过2亿优质活跃用户群的电商平台,京东有无数的消费者画像和大量数据积累下来的消费者偏好、反馈及购物行为,一旦将这些将数据进行分析,运用到企业产品的创新,支持企业产品不断更新换代,将能很好地帮助中茶产品适应新的消费需求,获得更多的年轻优质消费群体。
“创新最根本的是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我们的产品设计、产品规划、产品研发必须是站在市场需求层面,站在消费者层面,而不是自己觉得这个产品不错,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做,这肯定不可能适应新型年轻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中茶公司连锁加盟渠道总经理戚强强调。
为了适应新型年轻消费者群体的需求,中茶基于京东大数据,深度挖掘线上消费人群特点及偏好,推出了更适合京东用户的产品,在保证优良产品品质的同时,产品体验更加个性化、年轻化。这样既可以将中茶线上、线下渠道区隔开,另外一方面,也保证了京东中茶产品的性价比,让京东有了自己的“子弹和武器”。
“有京东的专属产品,是中茶和京东对接很重要的一块。中茶为电商渠道设计了专属产品,更小巧、包装更现代,产品组合、销售定价也都有更针对性,未来还会为电商渠道推出独立的品牌。”戚强表示。
现如今,中茶与京东能做到一周一次的交流和拜访,双方就产品规划、市场投放、活动方向都会展开交流沟通。“我们会参照京东的销售状况和大数据,再结合我们自身的情况,包括京东能够给到的资源,共同打造专属产品。”
中茶如意饼,就是中茶为京东专门定做的产品,也是在京东上的爆款产品之一。它是一款普洱茶熟茶,第一批产量高达三万片,上架到京东后,第一批产品卖完只用了三个月,每天能卖超300多片。“这款产品当之无愧的成为我们与京东合作的拳头产品了,因为它的成功树立我们的信心和京东的信心,包括后续又为京东开发了一些产品,年销售数量都能够达到万级,而且是几万、十几万乃至于几十万的数量。”柏建华对于和京东的合作满怀欣喜。
为了让更多更广消费者能够买到中茶的产品,中茶投入更多精力专门推出了京东定制商品,这些商品都在京东独家销售,被众多消费者接受,好评率高达98%-99%。从销售数据来看,也佐证了“定制商品”的大获成功。购买中茶京东定制产品的用户数2017年较2016年增长了4.1倍,中茶京东定制产品的销售增长更为强劲,2017年销售额比2016年增长了将近10倍。
产品的差异化和优质的购物体验,让中茶得到了越来越多的线上消费者认可,并且“圈粉”大量年轻用户。“2013年以前,茶叶市场的消费特点多以送礼消费为主,线下门店业务的支撑也多是依靠团购,客户多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戚强说,和京东合作后,中茶的消费群体发生了较大变化,京东大数据显示,白领职员群体的人数在中茶用户中占比突出,达到38%,其次是教师群体和城镇居民群体,分别占比21%、14%。此外,中茶在京东的用户80后数量最多,占总用户数46%;其次是70后,占34%,两者合计占比80%。从用户数量增长看,90后增长最快,2016年、2017年增幅分别为5倍和2.1倍。
京东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刘强东曾提出,在消费越来越多元化、个性化的现在,智能技术将驱动零售业发生第四次零售革命。京东将为合作伙伴提供覆盖信息、商品和资金流的先进的零售基础设施,帮助合作伙伴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且提升用户体验,与社会共创、共享价值。中茶在第四次零售革命到来之际,与京东合作后,产品、经营管理等各个方面都发了变化,从产品的定制、品牌推广、产品销售、物流配送等多个维度,京东也为中茶提供了全套的电商市场解决方案。
京东与中茶的合作,就像两位志同道合、其利断金的知己。无论是京东的表达,还是中茶的感受,都是同一个角度、同一个立场出发,这可能就是所谓的“同心之言,其嗅如兰。”正巧,兰花也是一种名茶,曾是唐朝的贡茶之一。现在看来,京东和中茶的珠联璧合,更像是在沏一壶好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