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 家纺资讯 > “邛三彩”走出展廳活起來

“邛三彩”走出展廳活起來

三彩 

原標題:“邛三彩”走出展廳活起來

一爐窯火點旺十方堂鄉村振興新局——

“何大師,新年好!”正月初二一大早,何平揚的家裡就來了挑選邛窯茶具的游客。

何平揚的家也是他的工作室,就在邛崍老城區。客人一進門,便看見大大小小的邛窯作品擺滿了櫃架。“最近幾年,邛窯名氣越來越大,來買邛窯瓷器送禮的人也越來越多。”何平揚感嘆,有近千年歷史的邛窯終於迎來復興時刻。

邛窯始燒於東晉,盛於唐五代,衰於南宋,元代斷燒,是目前中國最早使用高溫彩釉技術的古老名窯,其“邛三彩”聲名直追“唐三彩”。

今年65歲的何平揚是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邛窯技藝的代表性傳承人,也是現存最后一位能用古法配釉燒制邛窯產品的省級工藝美術大師。說起邛窯復興,何平揚激動不已,近來當地密集動作,更是讓他無比憧憬未來:

1月,邛崍市引入雲南一集團投資100億元打造臨邛文博創意產業示范區項目。核心保護區的邛窯遺址公園將作為“文化之根”進行本體保護。核心區外,將發展彩瓷文化體驗、文創設計研發、文博休閑旅游為主導的文創產業生態圈。

2月5日,邛窯遺址內升起一團熊熊火焰,新建的文君窯在當天舉行了柴燒點火儀式。當天,來自中、美、韓三國的30余位陶藝家見証了千年窯火重燃這個重要時刻。

再過兩個月,何平揚的工作室將搬進邛窯遺址公園,在一間400多平方米的工作室裡,將有4個小型窯爐,可一邊創作,一邊展示作品。

邛窯的薪火相傳,也賦予了鄉村振興新的內涵。邛窯遺址公園所在的十方堂村,本是一處不起眼的小村落,如今變成成都臨邛文博創意產業示范區的核心區,未來這片區域還將成為城市的“會客廳”和文化產業的“孵化器”。

“邛窯將不再是陳列在博物館中的展品,通過發展現代文創產業,開展學術交流活動,讓遺址成為一個可欣賞、可參觀、可學習的地方,真正讓文物活起來。”邛崍市文旅局副局長葉峰介紹。

“茶壺、香薰爐是最受消費者喜歡的。”何平揚的工作室內擺放著茶壺、茶杯、香薰爐、花瓶等工藝品,釉色多變,造型精美。他向記者介紹,一套茶具價格在1000-3000元不等,雖然價格並不便宜,但春節前已經賣出10多套,春節期間生意更是不錯。眼下,何平揚最盼望的就是有更多人能夠學習這門技藝,等工作室搬到邛窯遺址公園后,他還要招10個徒弟。

為了讓文物活起來,邛崍市政府提出“一站四中心”的文創產業發展計劃,依托邛窯遺址,建立邛窯國際大師工作站、國際南絲路文化交流中心、邛窯文創研發中心、邛窯師徒制文創培訓中心、臨邛古代產業考古中心,通過實施國內外大師駐留計劃、舉辦國際性展覽和論壇交流、進行邛窯系列文創產品研發等方式,打造文創產業高地。如今,1個大師團隊、25位知名大師和5家社會機構已入駐臨邛文博創意產業示范區。

近日,邛崍市十方堂師徒制文創培訓學校注冊成立,並將於近期啟動招生。“我們已經與川內的一些文化藝術院校建立合作,通過開設師徒班、培訓班、興趣班、十方講堂,聯合培養新匠人、新創客。”葉峰說,未來要讓更多人靠邛窯文創產業增收致富。

(責編:李強強、高紅霞)

  • 打印
  • 关闭
  • 点击数 ( 3 )
  • 字数 ( 1225 )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