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玉溪2月23日電 (薛丹)“第一年在新房子裡過年,感覺怎麼樣?”“好!過得好啊,我釣了好多魚送給親戚朋友。”村民唐春華高興地回答。唐春華滿臉幸福的笑容,一看就知道他們一家的春節過得溫馨祥和、其樂融融。
唐春華一家剛搬新家半年,現在的新房有三層半,共420平米,比以前80平米的土坯房足足大了340平米。新房子裝修得漂漂亮亮,干淨的樓道,光亮的地板,沙發電視都是新買的,落地玻璃讓客廳的光線十分充足,一家四口第一年住新房過大年,當然高興了。
站在唐春華家二樓的客廳往外看,可看到幾排整齊劃一的新居民樓,還有村中寬敞的水泥路面。同時,幾間破舊不堪擠在一起的土坯房也特別搶眼,那是之前紅土坡村村民的住房,與目前的聯排新樓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和對比。
在雲南省玉溪市紅塔區研和街道中村社區第二居民小組,也就是紅土坡村,像唐春華家一樣搬新家過大年的有100多戶。目前的紅土坡村,一排排住房鱗次櫛比,村內道路寬敞整潔,人居環境優美。今年,大部分村民都結束了過去住土坯房的歷史,第一年在新房子裡過大年,既意義非凡,又喜氣洋洋。
據了解,紅土坡村共有住戶165戶,人口560人。2016年3月份開展民房統規聯建以來,125戶建房戶已建好120戶,工作覆蓋完成率已達到96%。
統規聯建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何謂統規聯建?”“就是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戶型設計、統一外觀要求、統一質量標准。基本要求是拆舊建新、先拆后建,規范施工、先建后分。”二組黨支部書記蔣雲說。
“開展統規聯建是否遇到各種困難?”“剛開始,主要是群眾的不信任,還有畏難情緒。”蔣雲說,對此,我們號召黨員和村組干部走在前頭,干在實處,發揮黨員“一盞燈”作用,與建房積極戶一起,動之以情,曉之以理,逐步做通有畏難情緒的群眾的思想工作,逐步在小組掀起統規聯建的熱潮。
紅塔區委副書記羅盛勇介紹,改革開放以來,紅塔區農村住房舊改已完成近70%,但仍然存在危房存量大、農村環境臟亂差、抗震設防等級低的突出問題。“農村建房需求大,為讓農村群眾住上安全房、放心房,改善農村環境和居住條件,紅塔區從2016年開始實施了統規聯建。”
據了解,紅塔區農危改任務數為15000戶,其中統規聯建戶有14330戶,截至2018年1月,已拆除危舊房11021戶,地勘已完成358個自然村,佔統規聯建村庄個數的100%。統規聯建已簽訂施工合同戶數11083戶,實質性開工戶數10846戶,放貸金額3.64億元。
羅盛勇說,“總體來看,在全區各級黨員、干部、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統規聯建已取得階段性成果。”
統規聯建呈現“八個突出”亮點
對於紅塔區統規聯建工作的特點和亮點,羅盛勇總結認為,主要是“八個突出”。一是突出規劃引領,實現村庄規劃全覆蓋。二是突出創新管理,實現政策保障支持。三是突出組織領導,實現強大組織保障。四是突出宣傳發動,實現政策深入人心。五是突出群眾主體,實現整村聯合建設。六是突出統一指導,實現技術保障支持。七是突出整合資源,實現多元投入。八是突出黨建引領,實現示范帶動建設。
羅盛勇介紹,為進一步落實民房“統規聯建”及農村危房改造和抗震安居工程,紅塔區出台了《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文件,明確了優惠政策、補助注意事項、基本程序等問題。
為加強組織領導,紅塔區成立了由區委書記任組長,區長任常務副組長,區級相關領導任副組長,相關部門負責人和各鄉(街道)黨(工)委書記為成員的“紅塔區美麗宜居鄉村建設工作領導小組”,統一領導全區美麗宜居鄉村民房統規聯建工作。
同時,區委和各鄉黨委、街道黨工委簽訂了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工作目標和具體措施,並把農危改、統規聯建工程納入區級有關部門和鄉、街道黨政主要負責人的目標考核。
“群眾是創造的主體,隻有突出群眾的主體地位作用,尊重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決策權和監督權,才能極大地調動了建房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羅盛勇說,對此,紅塔區以村組為單位,堅持農民自願申請建房,由當地村組建“聯合建房委員會”(簡稱聯建委)作為管理協調運作機構開展工作,履行農危改、統規聯建管理職責。
羅盛勇總結認為,統規聯建有五個好處:一是政府引導,政策作保障,集中安排規劃,保障有序規劃,保障房屋質量,保障工程進度,保障經濟實惠。二是群眾聯建透明公開,聯建委接受群眾監督的同時,監督好工程質量,協調好村庄規劃編制、戶型選擇、民房組價、招投標、施工合同以及質量、安全、資金的管理工作,農民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三是規范施工保証房屋質量,工程項目採取市場運作,在競爭中規范招投標程序,選擇優質企業施工。四是統一規劃實施,才能推動集中危房改造,避免各自建房造成的村庄散亂局面。五是多渠道資金整合,確保建設資金有“源頭活水”,有財政資金,有各類項目建設資金,有群眾資金,也有信貸資金等。
分享到: (責編:虎遵會、朱紅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