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家纺在线 > 家纺资讯 > 从双12购物节消费疲劳解析造节营销

从双12购物节消费疲劳解析造节营销

赢在家纺 周刊第五期

 

  单天创下350亿元交易额的“双十一”刚刚结束,“双十二”购物节又接踵而至。作为年终前的最后疯狂,尽管商家促销力度不减,相对于“双十一”的疯狂购物热情,买家们显然已经疲倦。
  
  12月13日消息,淘宝今天凌晨公布了“双十二”的交易情况,但并未公布具体的交易额。据了解,淘宝网的卖家总数在700万左右。而今年总共有211万名卖家报名参加了淘宝“双十二”的促销活动,在整体卖家规模中占比约30%。
  
  “双12”买家何以倦了
  
  虽然最终统计数据还没有出来,但就目前的迹象来看,“双12”的效果远远不及“双11”。有人说,这主要是因为电商制造的“购物节”太多了,以至于让人产生了“节日疲劳”。这样的分析还是有道理的。此前市场公认:“双11”相当程度上透支了市场潜力。但把“双12”的冷淡仅仅归咎为“双11”显然是不全面的。

 

 

  评判一个市场,要听听消费者的声音。从媒体调查来看,这次“亲们”倦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该买的“双11”都买了,还有一个则是“双11”上过当了。“上当说”对应的一点,是在“双11”期间,一些电商促销往往虚构一个很高的“原价”,再以“双11”的名义进行打折促销,消费者以为自己得了便宜,最后发现其实上当了。概括起来,消费者的吐槽主要集中在两个字:多和乱。
  
  但这只是外因,只能算是“天时”。转型升级不仅是传统产业向新兴产业,也包括新兴产业自身。尝到新兴产业甜头,并不代表就可以永远高枕无忧,对于网络购物来说,本身也有练好内功的问题。电商“购物节”怕多更怕乱,如果不能解决乱的问题,那就可能受到市场的报复,被后浪拍死在沙滩上。这不是耸人听闻,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任其弥漫下去,不要说下一个“双12”,下一次“双11”都可能会受到报复。
  
  专家称造节不健康

 

  其实,包括淘宝、天猫、京东、当当、亚马逊等在内的各大电商,对于“双十二”也下了不少工夫。但不管是销售额还是关注度,再造一次网购狂欢仍然有点难。一些媒体甚至评价:“一而再再而三的网购狂欢已成‘鸡肋’!”
  
  淘宝网总裁张宇表示,“双12”就是玩儿好,希望让更多卖家安居乐业,让更多商品和服务得到展示,同时也让消费者有更多商品和服务可以选择,体验更好的购物乐趣和优质的服务,尤其会提升在手机无线端的购物体验。阿里巴巴对消费热情的下降有所预见,阿里巴巴将此次“双十二”视为卖家发展的“试验田”。淘宝一方面给出了“史上流量最大、史上红包最多”的承诺,另一方面,把很多此前收费的网络营销工具免费开放给卖家,包括购物车定向营销、店铺红包、秒杀等工具。
  
  商家“狂热”而买家“淡定”的真实原因,也许正如网络卖家虎贝尔旗舰店营销总监韦孝斌所言:“‘双十一’是通过让利走量。而‘双十二’的目标是让更多的卖家去成交。所以,‘双十二’更多地是我们自己在玩。”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中国市场学会商品批发市场发展委员会研究员齐东等专家认为,制造网络购物节是一种非健康的电商生态,经过几年的洗礼,消费者会慢慢产生免疫,购买时会越来越理性,未来中国的电商消费应该通过订单平抑、差异产品和服务来留住客户。“中国电商企业要充分发挥大数据、信息化的优势,逐渐摆脱对人造节日的依赖。”姜奇平说。
  
  小编叨咕:今年淘宝干了票大的!实际上今年电商互联网发生了很多大事,硝烟四起的电商之争、微信出现、微信支付挑战支付宝等等。为了应付市场上的各种挑战淘宝可算费劲了心思,双11的350亿把节点营销做到了极致,虽然淘宝表示双12只为玩儿好,也难免让人怀疑节点营销确已令人疲惫,魅力下降。面对这种情况,买家们还是要专注做好产品,谁知道明年又有什么新营销出来,好产品才是营销的根本。 
  

购物节 , 淘宝网 , 疯狂购物 , 报名 , 促销
  • 评论文章
  • 加盟咨询
对此页面内容评分及收藏
评分:
微博:
图文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