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10年开始,充满草根气质的微电影营销开始登堂入室,成为广告营销市场的新宠:去年底在网络上一夜走红的微电影《老男孩》,背后是雪佛兰的冠名,姜文执导的《看球记》是与佳能合作,而吴彦祖主演的《一触即发》和莫文蔚主演的《66号公路》,则是凯迪拉克的定制作品同方电视于近日推出一则以全维度情感为主线的微电影《看得见的幸福更出色》,在这股热潮的带动下,“微电影整合营销”的概念应运而生,在传统广告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行情下,微电影营销凭借强大的互联网传播平台和更为优越的表现形式,成为备受业界关注的广告营销新阵地。
家纺企业也紧抓潮流做起了家纺品牌为电影。但是,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的电影形式,也存在着一些极为现实的问题。这些问题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影响着品牌家纺企业利用微电影来进行的品牌文化建设和推广。
微电影营销与影视植入广告
微电影业广告是新兴的广告传播形式,是为了宣传某个特定的产品或品牌而拍摄的有情节的,时长一般在5-30分钟的,以电影为表现手法的广告。它的本质,依旧是广告,具有商业性或是目的性。
微电影广告,采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和技巧,增加了广告信息的故事性,能够更深入地实现品牌形象、理念的渗透和推广,能够更好地实现“润物细无声”的境界。微电影广告,仍然是电影,不同的是,产品成为了整个电影的第一角色或是线索,时间上微电影远远比电影短小精悍。
它不同于传统的商业化的影视大片,也不同于大众言论的视频短片,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种新媒体网络化的营销手段。对于企业来说,微电影是完全为企业量身定做的影视营销。这点与影视植入广告相同,只不过它没有采用广告那种生硬的宣传方式,而是采用了一种更加柔和的、融入故事本身的叙事风格中,使观众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的品牌宣传方式。微电影由于受时间限制,所以要以情节制胜,这与商业大片有些类似,而且企业可以比较轻松自然地将品牌信息融入到故事情节中,通过故事主人公的“事与情”达到升华、突出表现或引发关注、情感共鸣的目的。
无法保证的微电影质量
因为制作微电影的门槛低,所以大量的作品中除了少部分是精品外,更多是内容粗俗,缺乏创意的。这就给受众辨别微电影的质量带来的困难,也从侧面反映出微电影的质量是无法从源头上保证的。
一方面微电影在网络上积累了大批观众,另一方面,它的制作水准又为人诟病,到底微电影在我国目前的发展现状如何?
有关从业者认为:“目前我国微电影的发展环境尚不成熟。从创作方面来看,许多专业编剧都去创作电影了,很少涉足微电影。从微电影的特性来讲,它更适合在移动设备看,但是目前我们的网络环境不够健全,这制约了微电影的发展。”
微电影很短小,但主题、人物、情节、结构仍是要素。尽管当下微电影的理论体系尚未建构完成,业界对微电影也有着不同的看法,但不能回避的是,由于受时长的约束,创作经验不足、进入门槛较低等因素,导致微电影剧本创作水准良莠不齐,产出大、精品少的问题仍很突出。
微电影传播效果相关因素分析
性别:男45%女55%
年龄:14-22(15%)23—29(35%)30—36(15%)36岁以上(15%)
目前的学历:初中(15%)高中(25%)大学(35%)本科(35%)硕士(15%)博士及博士后(15%)
对微电影的了解程度是:看过很多(35%)、看过几部(15%)、听说过,没看过(15%)、没听说过,也没看过(15%)
一个月看几次微电影:1—3次(35%)4—6次(25%)6—9次(25%)9次以上(15%)
一般从什么渠道点击观看微电影:微博(15%)、人人网(25%)、qq(15%)、优酷网(35%)、土豆网(35%)、暴风影音(35%)、搜狐视频网(45%)、百度贴吧、乐视网(45%)、其他渠道(15%)
哪种题材的微电影比较吸引你:校园生活(25%)、婚恋爱情(35%)、悬疑惊悚(35%)、动作特技(35%)、励志温情(35%)、慈善公益(25%)、幽默搞笑(35%)、纪实类(35%)、社会现实(35%)、其他(15%)。
基于何种原因观看微电影:有著名导演或演员(25%)、内容题材吸引人(35%)、画面清晰(35%),制作精良(35%)、点击量高,口碑好(35%)、契合当下生活(35%)、时长适当(25%),适合随身观看(25%)、其他(15%)
虽然现阶段的微电影发展及营销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它还是通过各种渠道强势地展现在大众的眼前,微电影已表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未来也将会是具有发展前途的传媒产业之一,相信微电影的路能越走越远。